(马六甲24日讯)隐藏在马六甲老街的东南成点心茶楼,已有半世纪之久的历史,至今依旧坚持手工制作点心与包点,不仅是本地人光顾的老字号,更吸引外国游客到来品尝一口南洋古早味点心!
位于武牙拉也祈安律路的东南成点心茶楼(以下简称东南成),门外挂著的大招牌,写著醒目的8个字“香港包饺、美味点心”。
店外的墙上挂著一个小招牌,仍保留早期的旧广告牌风格,复古味十足。这家老店没有华丽的装潢,走进店里,传统点心的香味扑面而来,蒸笼的热气在往上飘。
这间简单朴素的点心店,长久以来延续上一代的手艺与味道,滋养了食客的脾胃。
东南成的点心选择超过20样,当中有虾饺、鱼丸、排骨、凤爪、猪脚、水饺、腐皮卷、蟹柳烧卖、酸甜腐皮卷、黄皮烧卖、冬菇卖、紫菜卖、炸蟹柳卖、乌达卖、皮蛋卖、韭菜饺等。
其他选择如手工大包、小包、叉烧包、扣肉包(扁包)、糯米鸡(叉烧加鸡肉)、豆沙包等,还有售卖水糕、水晶菜包、经济粉面等。
东南成的老板娘朱金霞现年76岁,活力十足的她尽管已年过七旬,依然亲自招待顾客,负责前台作业,包括点餐、送餐与结账,其丈夫谭忠良则在厨房忙著制作包点。
朱金霞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东南成是其雷州籍贯的父亲朱春礼于1974年开设,早期除了有点心,还售卖煮炒、肉骨茶,当时基于附近有巴刹,店面几乎经营24小时。
“我父亲在投入餐饮之前经营五金店,也售卖藤制品,生意规模相当大,惟后来生意失败,转作餐饮业。”
“东南成其实是父亲以前五金店的名字,他在开这间餐饮店时,沿用东南成这个招牌。”
自1968年毕业后,朱金霞就留在店内帮忙,主要值夜班,当时店内生意不错,客源多,凌晨时分也照样营业。
她回忆道,父亲在世的时候,店内的点心样样都是亲手制作。“就连鱼丸都是手打的,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捏鱼丸。”
原本从事卖鱼生意的谭忠良,与朱金霞结婚后,在岳父的招揽下,到店内学习制作点心,夫妻俩在店内帮忙,一做就是数十年的光阴。
朱金霞续说,父亲在1988年过世后,由于她弟弟不想要继承生意,她就试著接手,从那时起与丈夫继续经营。
“我们的初心没有变,以前是什么做法,现在也是,店内超过90%的点心都是手工制作,自制酿豆腐馅料,叉烧也是用炭烧。”
“这些年下来,味道没有什么大调整,只是点心款式较以前少了。如果顾客有反映,我们就会再做调整。”
她也提及,之前在疫情期间,他们在家中接订单,制作水晶菜包、烧卖、粽子等售卖,以应付无法开店营业的日子。
凌晨开始制手工包和点心
朱金霞与丈夫谭忠良的开店日常从凌晨开始,他们几乎每天凌晨3时至4时就会到店,谭忠良负责蒸熟点心,发包种并制作手工包,朱金霞则负责烧开水、煮粥、煮鸡脚等工作。
女儿谭江云则会在凌晨5时到店里,负责炒经济米粉面,同时把各式点心悉心装盘,一家人人分工合作,以热腾腾的点心与茶水,迎接上门客人。
东南成的前三名招牌菜单,非鸡脚、烧卖与大包莫属,朱金霞分享道,她的鸡脚煮法与外面不同,先用大锅热油慢火炸,再用冷水极速冷却,这让鸡脚吃起来口感更加分。
店内的猪肠粉是现点现制,粉浆也是自家调配,顾客可选择加蛋、叉烧或是虾仁,也可以三样都加,热乎乎的猪肠粉上桌,令人食指大动。
同时,店里的“暖胃早餐”选项有皮蛋瘦肉粥、花生瘦肉粥、猪肉粥或鸳鸯粥。其他在周末限定菜单则是酥炸点心如芋角、芋头糕、萝卜糕、算盘子等。
价格亲民 外国游客买点心回国享用
朱金霞分享道,之前有一对来自日本的夫妻到马六甲旅游,透过网络偶然发现他们的店,便来尝鲜。
“他们喜欢这里的味道,离开前还客气地留下了联络方式,嘱咐我以后如果有到访日本可以联系他们。”
“除了本地常客之外,这里也有日本、台湾、印尼的顾客光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印尼顾客每次到来,就打包上百令吉的点心回国享用,我们很感谢顾客们的支持。”
东南成的点心每盘点心价格从3令吉80仙起跳,直到4令吉50仙,若想尝试的古早味点心、体验旧式情怀,是不二之选。
【通讯站】
东南成点心茶楼 (Restoran Choo Kim Hup Dim Sum)
地址:39, Jalan Kee Ann, Kampung Jawa, 75100 Melaka.
营业时间:周六至周三 6am-11am(周四、周五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