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不少上班族在清晨醒来时,不再期待上班,而是盘算何时离职。
根据跨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任仕达(Randstad)发布的《2025年工作检测报告》,高达59%的马来西亚员工因“有毒”职场环境考虑辞职,这一比例在亚太地区居首。48%的受访者拒绝加入未积极营造正面职场文化的公司,而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若无法与直属主管和睦相处,他们会考虑离职。这些数据反映出职场信任危机正在加剧,直接影响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稳定性。
“有毒”职场通常指缺乏信任、沟通不畅、权力斗争、缺乏支持及不公平待遇等问题,不仅影响员工心理健康,也降低工作效率与企业竞争力。93%的受访者认为归属感能提升绩效,但43%表示,若被强制延长办公室出勤,他们会选择辞职。这表明,弹性工作模式已成为员工的核心需求,企业若不调整政策,可能难以留住人才。
为了维持盈利,企业不断压缩人力成本,员工负荷日益加重,加班成了“默认规则”。但在绩效标准层层加码的同时,奖励机制却未能同步升级。员工投入再多,也难以获得应有回报。时间一长,满足感被磨灭,归属感消失殆尽,离职,成了唯一的解脱。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业或企业类型对“内卷”与归属感的影响有所不同。一些行业因短期雇佣盛行,使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而另一些企业则因高度竞争,逼迫员工超负荷运作。两者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加剧了职场的不稳定性。
部分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等级制度(Hierarchical Structure)与僵化管理模式(Bureaucratic Management Model),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导致员工的声音难以被听见,甚至在遭遇职场霸凌或不公待遇时无处申诉。这不仅削弱了员工归属感,也容易恶化职场氛围,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也影响著职场生态。在“内卷化生存”的压力下,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佛系工作”,即不主动争取升迁,不愿卷入办公室政治,只求完成本职工作。而面对职场高压与资源有限的现实,一些员工则选择“躺平”,以避免身心透支。
相比上一代人强调的稳定与忠诚,新一代员工更看重职业发展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他们愿意为一份有意义且具有成长空间的工作付出努力,但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他们便毫不犹豫地离开。
2024年上旬,笔者调研发现,巴生谷私营领域85.3%的雇员为合同工,仅14.7%受长期聘用。企业希望借此灵活应对市场,但短期合约使员工难以建立归属感,工作不稳定性加剧。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陷入无止境的竞争。短期雇佣将员工变成“即用即弃”的资源,使企业失去长期积累的团队默契与信任。面对职场高压,一部分人选择拚命投入,以维持竞争力;另一部分则索性“佛系”或“躺平”,反正只是暂时性的工作而已。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职场环境的整体感知与评价。在巴生谷私营行业,性别、工作经验年限、自尊量表(RSES)及生活质量(QoL)共同解释了工作满意度(JSS)21%的变异。研究发现,生活质量越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越高,而职场年资较长的员工适应变化的能力更强。这表明,在竞争激烈、长期发展机会有限的环境下,员工更倾向于关注外部条件,而非自身认同。
此外,工龄显著调节了生活质量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意味著资深员工在适应职场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比年轻员工,他们可能因更丰富的资源、人脉或经验而较少受环境变化影响。尽管性别对RSES与QoL的直接关系影响不显著,但它在RSES或QoL与JSS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表明在高度竞争的职场环境下,不同性别的员工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提升组织绩效
面对“内卷”加剧的趋势,仅靠薪资或工作安排调整难以全面提升员工体验。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员工多维需求,不仅要优化薪酬激励制度、提升管理质量,还需改善人际互动、调整工作节奏,避免职场文化过度压迫员工,以减少“躺平”与“佛系”工作的蔓延,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整体来看,马来西亚职场文化面临的挑战,并非单一代际问题,而是职场规则、管理方式与社会预期错位的结果。要改善这一现象,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管理理念,创造更包容、开放且尊重个体价值的工作环境。同时,政府与社会各界也应推动健康职场文化的建立,确保员工在获得物质回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理满足与成长。唯有企业转变管理方式,政府完善职场法规,社会推动健康职场文化,才能打破“内卷”与“有毒”职场的恶性循环。改善职场文化,不能只是口号,而必须落实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否则人才终将选择离开。
备注:
RSES: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自尊量表
QoL:Quality of Life Scale生活质量表
JSS:Job Satisfaction Survey工作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