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曾经是安静的。

人们抬头仰望,是为祈愿,是为找寻一丝光亮,是为确认自己仍活在星辰之下。可如今,那片夜色成了惊惧的夜幕。无数耀眼的光划破黑暗,不是流星,而是一枚枚带著火焰的导弹,自高空坠落,精准而冷酷地击中平民最密集、最无防备的地方。它们的轨迹短促而剧烈,像极了流星,却不让人许愿,只带来死亡的回响。

拉法,这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巴勒斯坦西部边境小镇,如今只剩瓦砾与沉默。有人在等一袋面粉,有人在排队领罐头,还有人,在那一刻,被炸成飞灰。地上的人还未反应过来,天上的光便已坠下。一同坠下的,是尊严、希望和活著的底气。

一名加沙父亲在北部逃难现场被摄入镜头。导弹或炮弹突如其来,他本能地把孩子紧紧压在身体下方,闭眼等待著爆炸过去(路透社,2025年5月21日)。那一秒,对他来说,可能比一生还要漫长。

现在的加沙,正在忍受无法承受的苦难。联合国多个救援组织警告,加沙正处于“接近全面饥荒”的临界点,超过九成人面临严重食物不安全。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指出,加沙约有47万人面临“灾难级饥饿”。在WFP官网2025年3月报告中提到,多数家庭仅能吃极稀薄的扁豆汤,或几片饼干、面包度日。

在加沙某临时避难营中,一位父亲拿著稀薄的扁豆汤,让孩子小口啜饮。志愿者撰文称,那锅汤“水分掺多了,只剩淡淡的泥香,更多是在安抚”。也许,当孩子问:“我们明天会有晚饭吗?”大人们只能沉默地低头。真正的饥饿,是哄孩子睡觉时,他的肚子还在叫;是大人把锅底的清水倒进碗里,骗孩子说:“今天喝的是透明的汤。”

殊不知,等待一袋面粉可能是一场死亡的冒险。据报导,2025年6月17日,加沙南部Khan Younis(靠近拉法)的援助车队尚未完成分发,以色列坦克炮火突然袭来,造成至少59人死亡、221 人受伤。但这并不是孤例,也难以被称作巧合。从6月初起,多地援助点频频发生类似事件,排队领取粮食的人群接连遇袭,援助已然演变为一种卑鄙的残杀手段。援助成了诱饵,饥饿成了陷阱,食物原本是希望的象征,如今却成了通往死亡的引线。

根据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2024年5月的图集报道,许多加沙儿童在纸上画出从天空坠落的“火球和炸弹”,志愿者说,那些画作是他们在沉默中诉说的惊惧与悲伤。孩子们的画册里,早已不见太阳和彩虹。

根据ABC新闻于2025年6月7日报道,加沙多地学校被毁,师生被迫在临时帐篷中授课。一位教师在帐篷教室里,面对惊恐的孩子们,她抬手在黑板上描绘星空,轻声说:“真正的流星,是不会爆炸的。”那一声低语,宛如脆弱的闪电,在废墟中刺向整个世界的良知。

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处(UNRWA)估计,自战事开始以来,约有85%的加沙学校遭到损坏,近400所学校受到直接打击。同时,联合国指出,90%以上的学校被用作临时避难所,逾七成教育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学生们只能在废墟或帐篷里学两种课程:如何逃生,还有如何让恐惧变成麻木。当教科书被炸成碎页,学校变成废墟,课桌下躲著的,是孩子们对炮声的心跳。

这些并非故事,而是新闻里真实的画面与声音,也许是废墟中最后的体温。

信息被切断,亲人失联,有人被炸没了身体,有人被炸没了名字。还有些人,被静静地消失在数据之外。英国人道组织拯救儿童Save the Children于2024年6月发布报告称,约有2万1000名加沙儿童失踪,其中包括被埋在废墟下、无名埋葬、拘押,或与家人走散的孩子。也许,战争不靠数据维持存在,它靠的是沉默蔓延、良知退席。

尽管加沙战火如今停火,战争呻吟依然犹存,以色列股市更应此消息可持续走高,也许根本从未听见战区的哭声。是的,一边在废墟中哀号,一边在股市里举杯;这边埋著尸体,那边数著钞票。文明并没有断裂,它只是学会了如何不相干地继续运转。

可即使如此,仍有人在夜里许愿。

2025年5月,卫报(The Guardian)的摄影报道中,一张照片显示,一位母亲在瓦砾前俯身对孩子低语:“闭上眼睛,夜里有星星”。那是一瞬的温柔,也是废墟中唯一能给出的希望。在另一处现场,一辆救护车遭袭,医护人员在爆炸与碎片间奋力将伤者从破碎的车窗中托出,只为让他多一秒活命的机会。这一幕,被路透社与BBC等多家媒体记录下来,正是战争中与死神正面交锋的瞬间。

然而,他们依然仰望,因为他们知道,夜空不会永远黑暗,总有一道光会穿透废墟、划破长夜。那光,不该来自导弹的火舌,而应属于流星的尾焰。因为每一个人,在真正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心里所盼,从不是轰鸣与硝烟,而是希望本身。

赖芊翠

倾听人心低语,书写社会情绪。工商管理硕士,心理学博士在读,文章常见于中文主流媒体与商业刊物。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