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还不普及的年代,电话可说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式,那时候,电话铃声的响起是一种被重视的象征,代表有人有事情找你或者是急事必须传达。打电话在过去年代是唯一且最即时的联系方式,因此人们不会觉得突如其来的来电是打扰,反而是一种温度的连接。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社交媒体的发达,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联系方式,即时身处国外,这些即时快速且免费的联系方式也让我们觉得与彼此亲近联系,尤其是在 WhatsApp、微信、Messenger 、视频通讯等即时通讯软件崛起之后,沟通的方式与节奏已经逐渐在改变,更多的人更习惯在线上的沟通,而不是直接拨打电话。
在这个所有人几乎都"随时在线"的时代,"直接打电话"反而成了一种"失礼",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当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转变,其实是社会节奏与沟通文化进化的必然结果。或者你也可以问问自己,除了公事,家人之间联络或紧急联系之外,你是否还会习惯别人有事没事直接打电话来聊天。
近期,笔者在脸书看到一家商店的促销广告,点进去就直接链接WhatsApp, 在还没看完促销详情,不到一分钟,手机铃声响起。一个陌生号码显示在屏幕上,犹豫片刻接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位热情的销售员,原来就是刚刚的促销广告公司销售员马上打电话询问否有兴趣购买他们的产品。
我礼貌地回应:"其实你这样直接打电话,是不太礼貌的做法。"因为我只是在网站上阅读资讯,并没有留下任何"希望被联络"的意愿,对方似乎有点尴尬地道歉,但几天后,竟又三不五时地来电。我忽然明白,这种做法与冷不防的 cold call 并无分别,而这种"强行进入"的沟通方式,在如今的社交文化中,显得格外突兀及冒犯。
很多人不明白,在这个充满沟通工具的时代,"尊重距离"也是一种礼貌,个人觉得,大家需要有一个共识,如果并非紧急事故,或者是你的家人闺蜜好友,那你在拨打电话之前,应该先发一条讯息,简单地问一句:"现在是否方便联络你?",或者是"我想请教你点事,可以打个电话吗?"这短短一句话,代表著对他人时间与专注的尊重。
我们早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生活节奏宽松、时间充裕,现代人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忙家里、开会、回讯息、赶报告、接孩子、做饭、处理生活琐事......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可能打断工作的思路,也可能打扰休息的片刻宁静。
曾经一个朋友说过,"除非是家人或好友打来,不然我看到陌生号码都不想接,或者是一般朋友的电话是不会接的,他们应该先讯息沟通一下才打来。"她的说法反映出当代人的真实心理,当我们已经习惯透过文字沟通,也习惯有选择地回应世界,而直接拨打电话会显得过于直接、过于突兀,让人失去"缓冲"的空间。
当然并非说大家都不应该直接打电话,比如家人之间的虚寒温暖、熟悉朋友的闺蜜聊天、或在紧急状况传达讯息时,直接拨打电话还是最有温度及效率的体现。但若是一般工作、业务往来,甚至推销或促销行为,贸然致电就显得唐突,而一些只是平面之交的友人,如果未经允许的"直线进攻"拨打电话,往往也会让人觉得被冒犯。
新科技时代,礼貌的边界在变,沟通的规则也在变,科技让我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联系上任何人,这反而需要节制与体谅。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能够随时联系,不代表有权随时打扰,要拨打电话前,如果并非急事,先讯息通知一声,这才是我们在这个新时代最重要的联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