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假期的长周末,朋友原本信誓旦旦要"支持马来西亚本地游",带一家五口到浮罗加怡来趟阳光假期,她早早上网订房、看机票、比价餐厅,却越看越心凉,光是机票加酒店,两晚三天就要花上超过四千令吉,还不包括交通与景点门票。
朋友一边算,一边摇头说:"还不如去合艾,三天两夜全包才三千多,还能按摩、购物、吃海鲜。"最后,她真的改去泰国合艾了。
之前,很多媒体都有报道,浮罗交怡在屠妖节长周末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客房预订率只有区区10%;而另一边厢,合艾在同一时期,酒店几乎都爆满,而9成以上来自马来西亚旅客。
如果你有问问身边的人,合艾或浮罗交怡,他们会选去那个地方旅游,相信大部分人都选择合艾,因为对于一些本地游客不可能会短期内再度重游浮罗交怡,主要是来去景点都一样,食物又昂贵,但却有一些人一年去合艾超过5次都不会厌倦,即便关卡塞车塞到爆,他们依然奔向泰国。
笔者本打算在下周也支持一下本地游,于是上网看了几个海边酒店,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死人,一家四口一个晚上居住最低都要500令吉,如果住个两晚就四位数了,但如果是相比越南海边的地方,价格可能就低于一半。
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发现,本地旅游的昂贵早已超出合理范围,只要一到假期,酒店价格像坐火箭一样飙升,一间普通度假村动辄600令吉起跳,若要好一点的餐饮、高级一点的住宿,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对比之下,邻国的旅游,如泰国、越南甚至印尼的物价却稳中带低,1000多令吉就能包机票、包酒店、包接送,那些地方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还可让人感觉"出国"的精神气爽。
因此,当我们说国人宁愿出国都不愿意支持本地游的时候,却必须探讨一件事实,当"支持本地"变成一种昂贵的负担,自然会想到为荷包著想。我们打开手机一搜,便能看到清迈、岘港、合艾一连串的促销,几乎每个月都有"机+酒"套票优惠,反观本地旅游网站,促销少、限制多、税费高、价格贵。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是马来西亚独有,台湾也面对类似的问题,很多台湾人也抱怨,在台湾国内旅行,比去日本还贵,去花莲三天两夜,住宿加交通比去大阪还不划算。这种落差感,并不是来自钱的多寡,而是心理上的不值,因为你花的每一块钱,都换不到等值的体验与享乐。
因此政府要认真思考,如果真想振兴本地旅游,不该只是喊几句"支持国内旅游"的口号,而是实质地让人民"玩得起、玩得值",比如说设立住宿津贴,例如每年提供一次三百令吉的国内酒店消费补助?或者能否让本地旅游支出可税务减免,让家庭出游变成一种"生活投资"?
政府若想让国人重新爱上"马来西亚之美",就该让他们先重新相信,在自己的国家,也能花得值得,玩得安心,因为当"出国"变成更划算的选择时,问题早已不在钱,而在那种值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