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中年朋友最近都在叹气,我们是夹在旧世界与新科技之间的一代,过去可以靠学历经验与努力打拼,如今却被AI的洪流推得喘不过气。

过去几十年,社会的教育逻辑是单向的:读书,考好成绩,进大学,进入体面的办公室当白领,然而现在,白领的工作正是AI最容易取代的领域。如今,AI像一股汹涌的浪潮,把所有人推上了重新洗牌的赛道,那种可以"打工稳定"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

在AI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初阶的工作已被取,英国一个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自从 ChatGPT 于 2022 年11 月推出以来,毕业生岗位、学徒岗位和初级职位数量下降了约 31.9%。

在以往需要人工处理的数据输入、文件翻译、客户服务、内容撰写,甚至是基础会计与行销助理工作,如今都能由AI自动化完成。企业发现AI不仅速度快、错误率低、还能全天候运作,因此纷纷减少人力招聘,这导致过去新人进入职场的"练功房"机会,也因此越来越少。

NVIDIA创办人黄仁勋在一次访问中说得直白:"未来的白领会被淘汰,而技职人才将成为新的富翁。"过去我们推崇知识工作者、白领阶层、鼓励孩子念商科、金融、法律、语言;但未来,真正不愁饭吃的,或许是能修机器、懂编程、会焊接、能操作AI系统的"技职人才"。

当AI越来越聪明,人类教育的焦点就该从"灌输知识"转向"训练思考",AI会回答问题,但人类必须学会"提问"。未来的孩子不需要背书,而需要具备理解、整合与创造的能力,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分析资讯、判断真假、连结知识,并提出新的观点。

因此,孩子未来选择的大学科也急需考量未来AI对有关领域的冲击,商科、会计、语言、媒体等过去的热门学科,正面临AI的强势挑战。未来的专业不是单一技能,而是跨领域的整合,比如说AI+心理学、AI+教育、AI+艺术、AI+医疗、AI+机械工程,这样的组合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方向。

当AI取代一批又一批办公室白领时,真正能留下来的人,反而是那些"动得了手、动得了脑"的人,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被动执行命令的"职员",而是能解决问题、懂技术、会操作系统的"手动者"。

无论是维修电动车、电水工、建筑劳动者、维修机器人、开维护医疗设备,这些看似"技职"的工作,未来都将成为社会的核心骨干,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展国家,如德国、日本、韩国早已证明,技职教育并非次等教育,而是通往中产与富足生活的快速通道。

因此,父母要学习撇开旧有的偏见,过去常说"读不好书才去念技职",但在AI的年代,能一边动脑一边动手,才是真正的"高智商"及未来职场主流的核心人士,未来的教育,不应再用文理之分来定义孩子的前途,而该以"适应未来的能力"作为标准。

身为父母,我们也要改变观念及思维,并非考好名校或拿好成绩就是关键,要教育孩子,不该再是"选个热门科系",而是"培养可持续的能力",他们必须懂得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拥抱新工具及懂得发文,而不是死守旧有知识,这样才能在AI时代永续生存。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