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虽未是“老人国”,但早在2021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在5年后的2030年迈入高龄国,而大马的老人政策却仍显滞后,亟需加快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
政府制定的两大法案,即乐龄人法案及社工专业法案,何时会提呈上国会备受瞩目,这两项法案一旦出台,会成为大马未来10年应对老人政策的关键转折点吗?
公正党副主席罗可谦曾有过在澳洲阿德莱德从事乐龄关怀计划协调人的经验,因此素来关心大马乐龄人士的课题,多次提出不少关于老人政策的建议。
在谈及大马的国家老人政策时,罗可谦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直言,当下首先要优化的是法令对老年人的保障,其次是社会对社工服务的严重误解。
“社工(Social Worker)是一个需要专业水准的职业,但在马来西亚,专业的社工不仅严重短缺,常被误解为社区服务者(Community Service Worker)甚至是不支薪的义工,这也影响到许多乐龄护理与相关的活动中心的素质。”
根据现有的资讯,我国社工专业法案预计在今年10月或最迟明年2026年提呈至国会。
据她所了解,社工团体要求政府在提呈社工专业法令时要统一标准,而非公共体制与民间的社工标准不一。
她提到,若参考菲律宾、印尼等国的社工法令,公共体制的社工也需受专业法令监管。
在罗可谦看来,社工专业立法的重要性在于直接影响到乐龄活动中心的素质。
她提到,大马每个国会有一个乐龄活动中心(PAWE),现阶段很多活动中心的主管只需拥有大马教育文凭(SPM)即可,也没有接受专业社工训练,缺乏长期规划能力。
为此,她说,社工专业法之所以重要,是因如此一来就可以建立具备专业能力水准的社工行业,包括:届时社工必须通过专业培训,至少有专业文凭或本科毕业外加实务经验,同时必须注册与领牌,受工会与专业理事会监管。
对她而言,若要乐龄活动中心真正受到全马各族银发人士使用,理想方案就是每个国会选区不只是设立一个中心,而是每个社区皆有,各个特点随当地社区而做出不同的活动安排。
她说,当社工专业化后,无论是政府或民间设立的乐龄中心都需聘请持牌的专业社工,并由社区工作者来弥补社工数量不足,协助执行基层活动。
她提到,专业的社工强调职业道德(Ethics)与专业评估的统一标准(Uniform Standards),薪金自然会提高,但若社工违法或虐待弱势群体,将面临额外加重罪名。

立法减少“有借无还”
此外,罗可谦也密切关注乐龄人士法案的进展,据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南希苏克里在今年6月30日的谈话,政府正拟定的《乐龄人士法案》预料将在明年提呈国会审议,以更系统地保障年长者的权益与福祉。
罗可谦说,此法案与儿童保护法令类似,是一种预防性的法律,通过加重刑责来防止虐待老人,一旦出台,打伤成年人面对一条罪名、虐打65 岁以上老人则罪加一等,形成威慑。
她说,有关法案涵盖7种虐待类型,即涵盖七大类型虐待:身体、精神、财务、性虐待、疏忽照顾、限制自由、冷暴力等。
她说,根据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在2020至2025年1月的数据,约 16%老人曾面对不同程度的虐待或忽视,在这当中,金钱与财务问题,如:子女借钱不还、提款卡被冒用的占比最高。
乐龄人士要主动规划生活
罗可谦指出,我国各州都有会馆与乡团,这些组织可为老人提供活动空间,包括下棋等活动,让他们聚在一起。
她也讲述本身在澳洲时的经验,有些会馆的作用是提供长辈聚会打麻将,,麻将桌数量的减少,象征没有新血加入,也说明老人群体逐渐离去。
她也提到,政府与社会要建立机制,让老人既受保护,又能继续过有尊严、有活动的生活,在少子化、独居老人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乐龄人士要更主动规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