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生命学苑所推出的课程内容涵盖:艺术、养生、营养、运动、法律、心理健康等,未来的愿景是能够打造马来西亚第一个公益与学术价值的线上“老人线上大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马来西亚目前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在2024年时,年届60岁以上人口已达14%,预计在2023年时迈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及2056年来到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超过20%)。

谈到老年人、乐龄人士的课题上,除了老有所居、照顾与日常出行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心理健康的挑战。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老话放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是双面刃,因银发一族的阅历丰富,可以是家庭的精神支柱与智慧源泉,但高龄带来的健康、照护压力及心理问题也可能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

同时,随著少子化趋势与单身老人的增加,传统“养儿防老”的模式已难以完全支撑,社会亟需建立更完善的长者照顾体系。

除了《东方深动力》国际老年人日系列报道中已探讨的医疗硬件与养老服务之外,如何让老年人在“第三人生”阶段持续快乐学习、乃至融入社区、活出价值感,这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在马来西亚,中文圈的老年人要系统性地以华语文长期上课、终生学习的选择有限,而大马不惑生命学苑在疫情期间创办的公益线上学堂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全马乃至在海外的长者提供持续学习的平台,也让他们即使居家也能拓展知识、结交同伴,延伸生命的长者提供持续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同伴。

在这6年来,不惑生命学苑在每周一至周六早上开讲,累积公益线上学堂迄今已逾1450场,每场中位数101人,亦有达3、400人。

公益线上学堂一开始是以预防老年人失智、延缓衰退为主要目的,走过6年也看到不少乐龄人士从被动转为主动,找到第三人生的价值。

不惑生命学苑执行长高桂莲在接受《东方日报》的访问时称,她们也看到有些乐龄人士受到启发,主动走进社区举办活动,如:剪纸、绘画,退休生活过得忙碌、有价值感。

不惑生命学苑执行长高桂莲。
不惑生命学苑执行长高桂莲。

“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学员们在第三人生阶段快乐学习与进步,甚至有些学员身份转变,从学生变成老师,有些人则是无心插柳、学有所成后,在所在社区贡献一些力量、分享知识。”

她说,在开创线上公开课后,学员分布东西马各州、新加坡甚至海外的大马籍人士,受欢迎课程:艺术、分享互动及小组学习。

她们发现当今不少乐龄人士,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的华裔长辈,他们在人生上半场往往为了生活或家庭而牺牲了自己在兴趣学习的这个区块,因此她们希望透过云学堂来让身在各方的长辈持续学习,丰富自己的暮年或退休生活。

她不讳言,在举办线上课程的确面对一些挑战,包括部分长辈对手机及线上工具不熟悉,但疫情期间让不少长辈开始接触、学习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机,再加上退休人士时间较多,适合渐进学习。

不惑生命学苑所推出的课程分有免费的公开课,亦有付费的精品课,课程内容涵盖:艺术、养生、营养、运动、法律、心理健康等;未来的愿景是能够打造马来西亚第一个公益与学术价值的线上“老人线上大学”。

除了线上课程,她们亦曾组织学员到南京、台湾及马六甲、柔佛等地游学。

她认为,若忽视银发问题,老化可能成为社会负担,但若做好心理健康、让乐龄人士有效展开第三阶段的人生。

华团组织受促动起来,为共同推动乐龄教育献上一份力。(示意图)
华团组织受促动起来,为共同推动乐龄教育献上一份力。(示意图)

与此同时,扎根全马各州乡团与华社组织不约而同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实际上也可以是老年人或退休人士再度发光发热、老中青一起互相成就的所在地。

为此,高桂莲也呼吁华社组织动起来,她非常欢迎华社组织、会馆、乡团与她们接洽,她们愿意资源分享。

她说,不惑设计的老人课程亦适合作为公开课,只要会馆或乡团有会所、场地,即可让乐龄人士齐聚一堂听课、交流。

老人参与学习 病痛也随之减少

此外,在老人服务经验有超过30年经验,且多次来马授课、讲座及研究的台湾教牧心理研究院校长陈宇嘉,亦为大马不惑生命学苑顾问。

不惑生命学苑顾问陈宇嘉。
不惑生命学苑顾问陈宇嘉。

据陈宇嘉对马来西亚老年人研究与观察,不少老年人在退休后的角色转变、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文化与宗教之善用,对退休后的生活既是支持亦是阻碍。

他说,老人心理健康主要是感受到孤独与社会隔离所致,面对孤独(20-25%)、寂寞(15-20%)、忧郁症(12-15%)、焦虑症(8–12%患病率)、痴呆症(5–7%患病率)。

“根据台湾当地调查,有15%–20%老人有心理困扰,其中约15%有自杀高风险。”

为此,老人参与社会活动、持续学习、增加人际互动非常重要,有助于缓解孤独和忧郁。

陈宇嘉在接受《东方日报》的访问时,也分享了1993年就进入“老龄社会”、至2025年老人比例接近21%,进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地区的经验。

他说,台湾在80年代开始推动老年活动中心的社区健康营造健康促进项目,如今每个乡镇几乎都有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发展至今达3000多个据点,逐步扩展至“每个村里只要有小学或中学的地方,就设立一个关怀据点,成为推动长者健康与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他提到,台湾地区在90年代起就发展出系统性的高龄课程与健康讲座,不仅让长者“快乐学习”,更显著降低了医疗负担。

当地的研究发现,参与社区学习的老人,感冒与常见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也节省了老年人的医疗开销。

陈宇嘉点出,当年台湾地区投入约5000万新台币(约692万令吉)在老人健康讲座与社区照护活动,结果每年反而省下约2亿5000万新台币(约3500万令吉)的医疗支出,可见其成效。

他提到,新加坡在3年前也大力推动乐龄中心,结合老人教育、照顾与社区活动,逐渐实现“每个社区一个据点”的目标。

相较之下,他点出,马来西亚虽然已有一些乐龄中心,但在偏远州属与乡下地区仍不足;他认为,若马来西亚能逐步推动社区型老人教育与照顾,不仅能减低老年疾病发生率,还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更能让长者在精神与健康上都得到保障,让马来西亚的老人过得更幸福。

林淑芸

《东方日报》高级记者、专案组组长。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