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担心年老孤单时,七旬的陈美满有儿有女,但却选择了独居的生活。不是因为无人照料,也不是被迫选择,而是她坚定地说:“我不喜欢麻烦孩子。”
“生活不是等孩子来陪,而是自己要学会好好安排,让自己过得开心。”
在30多年前,陈美满就丈夫因病早逝,从那时起,她独自一人肩负起抚养三子一女的重担,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拔成人,如今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有的定居外地,有的忙于工作与家庭。

74岁的她则选择留在熟悉的家乡,一个人过著简单而安静的生活,默默享受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我比较喜欢一个人住,不用管太多,做好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
她笑言,和孩子们居住,有时看到不顺眼的东西,难免会唠叨几句。
“念多了,孩子们又不开心,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看、不要理,自己顾好自己。”
.jpeg)
虽然独居,但她的生活却丝毫不显寂寞,每天早上准时出门运动,闲暇时参加唱歌班,把日子安排得充实而有节奏。她说,自己不会特别给孩子打电话要求他们回家:“他们(孩子)要回(家),自然就会回。倘若勉强他们回家,他们也不会开心。”
不过,虽然她嘴上说不常打电话给孩子,但语气中不时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与思念,并不是不挂念,而是怕自己的牵挂,成了孩子们的压力。
“当妈妈的哪里可能不想念孩子,但我们没有读过什么书,哪里会讲得出来⋯⋯”
她坦言,自己从小是在打骂教育的环境长大。“我没有感受过爱,我哪里会爱人?”
虽然丈夫已经逝世超过30年,但陈美满仍不时回想往事,感到自责。她更说道,自己常对上天许愿,如果有来生,希望能再次与丈夫相遇,继续做夫妻。

悲催的童年 对丈夫离世感到自责
她自小就被亲生父母卖给一户人家,养父是一名三轮车伕,却有吸鸦片的恶习,后来养父染上肺痨病,为了筹措医药费,又将她卖给槟城一位校长的遗孀。
“养母从来没有把我当女儿看待,每晚只能睡在卧室外的走廊。”
记得有一次,在走廊听见不明声响,她感到害怕,想进房间避难,却被养母坚决阻止;她的童年岁月充满艰辛与孤独,直到她遇见了生命中的挚爱──她已故的丈夫。
“我丈夫是这辈子最疼我的人。”
然而,命运弄人,丈夫仅陪伴她18年,便因病离世。
“他的离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当年丈夫罹患癌症,但由于她知识有限,不了解癌症的真正病况,加上相信传统迷信,未能让丈夫接受正规治疗,只依赖传统疗法,错失了宝贵的医疗时机。
即便事隔30多年,她仍不时回想往事,心中难免自责。
“我会想,如果我当时聪明一点,或许我的丈夫就不会走得那么早。”
她轻声说道,自己常对上天许愿,如果有来生,希望能再次与丈夫相遇,继续做夫妻。
“心境比一切来得重要!”
陈美满的人生上半场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从被亲生父母卖出、历经养父母的冷漠对待,到失去挚爱的丈夫,她一步步走过风雨,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这段岁月虽然艰苦,却也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人生下半场的独立与自在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我十多年前做子宫切除手术时,也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完全不用麻烦任何人。”
尽管已届74岁高龄,她依然活动自如,少有病痛,对此深感感恩。
“唯一不好的是最近开始有些失眠,其他都还算不错。”
她坦言,许多老人最担心的,就是晚年卧床无法自理,成了子女的负担。
“我不敢说接下来会怎样,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麻烦到别人。”
谈到独居是否会担心万一发生什么事,她微笑著说:“我们住在家乡,邻居关系很好,万一有什么事,他们一定会帮忙。”
对于如何面对人生这条满布变老痕迹的道路,她说,心境比一切都重要。
“就像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老。”
因此,即使已到这个年纪,她仍努力打扮自己、保养身心,学会真心爱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