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遇见梵高的画。

《向日葵》《星夜》《自画像》《吃马铃薯的人》《夜晚露天咖啡座》《卧室》……

其中,对《向日葵》《星夜》《自画像》的印象比较深刻。

《向日葵》看起来灿烂、炽热,但不落俗套,风格蛮特别;《星夜》让人感觉很特别,漩涡式的夜空好像在表达一些很深的东西;《自画像》的漩涡式线条和《星夜》的漩涡式线条风格类似,都是非常强烈的绘画风格。我被吸引、被触动了,具体感觉说不太清楚,不过我心想:

这个画家是不是很孤独?是不是很特别?

生平第一次对一位画家产生很强烈的好奇心——我希望了解梵高,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想知道他想过什么,做过什么事,遇过什么人,有过什么样的人生际遇,让他画出这样的画。

那段时间,我读到一篇关于梵高的文章,文章里提及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的一段话:

“画布呆呆地凝视著画家,让他们如此著迷,画家们自己也变得呆头呆脑。许多画家害怕待在空白画布前,但是空白的画布害怕真正有激情的画家,他们敢于并且打破了永恒的咒语。”

——当时在我心中,梵高就是最有激情的一位画家。

不久后,听齐豫唱的歌曲:《Vincent》。齐豫的歌声很孤独,Don McLean作的曲很孤独,Don McLean写的歌词很孤独,歌里主人公Vincent(梵高)的人生很孤独。我看著专辑里的《Vincent》歌词,听著齐豫的专辑卡带,静静“感受”梵高的孤独: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如今我才明白,你想说的是什么)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当你清醒时你有多么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努力地想让它们得到解脱)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但人们却不理会,也不知该怎么做)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也许,人们将学会倾听)……”

长大后,依然喜欢梵高的画。偶尔吹风时,会想起梵高的画:《群鸦飞过麦田》。

——那是梵高画笔下的风。

但随著年岁增长,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看梵高的画。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每次看梵高的画,感受更清晰了:

在《星夜》中,扑面而来的是梵高全部生命情感与生命能量的爆发,是他的抑郁、压抑,以及巨大的孤独感;这些都会把我笼罩在一个低迷、沉重、不舒服的感觉里。这些感受年少时看梵高的画时可能就有,只是没现在那么清晰和深刻。

读《梵高传》,读到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里这句话:

“简而言之,我想让人们这样评价我的作品:这个画家很深沉,感觉也很敏锐。”

如今重听齐豫唱的《Vincent》: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我想我已明白,你想说的是什么)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当你清醒时你有多么痛苦)……”

——我想对梵高说:

“你做到了。你走之后,很多人都那样评价你。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我以为我能读懂一点点你想说的话。但你为什么要自杀?!这个世界和社会规训、驯化你,你应该想办法规训、驯化回去啊!”

曾听有人说:“梵高是艺术界的尼采。”

——我很认同。而且,我认为梵高的画带给我的艺术思想感染力和冲击力,比不少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更直接、更大。

我一直觉得,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最狂烈的狂风暴雨。

他那种燃烧式的生命状态,像要把整个夜空都撕裂。

对我来说,梵高的画表达的思想,并不亚于许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其实,艺术和哲学的本质,从来不远——它们都在不断追问人类最深的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往哪里去?”

梵高只是用他最敏感的色彩,而不是语言,回应这些问题。

梵高用全部生命情感和全部生命能量,“燃烧”出《星夜》。他的火焰太过炽烈,最终被自己的熊熊烈火烧死。

我当然无法成为梵高,也不会像他那样以全部的生命燃烧出一幅《星夜》。

只是,在自己的小小范围里,我也曾点起过一小团火。

那是一篇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小作品:《光与光之间:眼神的语言——友情、时间与记忆的思想实验》。

写完之后,我活了下来。

或许是一些信仰、理性和思想在支撑著我,于是我把火焰化成了温柔的光。

———

思考和共鸣

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但每一个人,都能点亮夜里的一点点光。

梵高走了,星夜还在。

光也许无法战胜黑夜,但它可以一直亮著。

或许,这就够了。

改变世界也许太难了,但在黑夜里,我们仍能留下那一点点光,给自己,也给别人。

江立芙

互联网教育行业从业者、教育工作者、自由写作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