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语境里,"花粉"这个词有些暧昧与多义性。花粉本义是花中所生之粉,然而自古以来"花"常指女性、美貌或风月之事,如花丛、花街柳巷或风花雪月等,因此"花粉"若脱离语境单独使用,或与女性、或与魅力,甚至或与情色相关联。如此说来,神庙里的"花粉夫人" ,信仰源流是不是也有些暧昧?
对庙宇中所供奉的神明,我向来怀有浓厚的好奇,尤其那些带著神秘气息的女性神祇,如花粉夫人、金花夫人、月老娘娘、十二奶娘与桃花仙姐等之职能。前些日子我走访了数间仙四师爷庙,探寻师爷庙体系花粉夫人的信仰来历。然岁月流转,旧俗早已模糊,就连年事已高的老庙祝亦语焉不详,只能以片言只语忆起往昔。
在唐宋以后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花粉"常出现在艳情或妓馆场景,成为女性香气与情欲氛围的象征。元代关汉卿《救风尘》:"花粉香残酒半醒,红衫湿透泪痕深" ,便是明指青楼女子的悲情;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花粉香余,梦魂飞绕",更含有情思与欲念的缠绵;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花粉香中,风月无边",亦明确描写妓馆风月氛围;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花粉香残,梦回青镜",明显在说青楼情梦,还有更多花粉诗文就不赘说了。
吉隆坡仙四师爷宫网站的神明简介称,花粉夫人身世有几种传说,一说她是仙女,专司人间女性爱情生活,带给女性靑春与聪慧。另传说尧帝有两女,花粉夫人是尧帝的二女,后成为舜帝的妃子,升天为仙,一心一意庇护女性。也有说她是一名歌姬,"因生前对姐妹们十分照顾,死后又显灵助人度难关,于是多有风尘女子信奉。"
原来吉隆坡师爷宫就有一尊花粉夫人的金身,带著愿望前来参拜的香客,留下不少花粉夫人的供品如口红、香粉、花露水与指甲油,还有各种胭脂水粉等。神庙助理旁遮普籍(Punjabi)的Ranjit Kaur告知,这些胭脂水粉不贵,多为数令吉至十数令吉,一般药材店都可以买到。
自称"孟家里(Mangali)婆"的Ranjit ,以粤语夹杂英语和我们解说,她的话音里似乎藏著旧日的回响,恍惚间仿佛看见尘封的岁月在眼前微微浮动。Mangali是马来人和华民对 Bengali(孟加拉人) 的发音转变,实则非指孟加拉人而是泛指锡克人(Sikh),亦即旁遮普人。
Ranjit坦承,昔日是风月女子来寻求花粉夫人庇护,如今则换成在俱乐部工作的女郎来拜拜。1937年生的老庙祝黄爱玲补充,自父亲起他们家三代人都是庙祝,黄爱玲犹记得经常有"梳起不嫁"的妈姐,带同雇主、也是风月女子来庙里参拜花粉夫人。妈姐是单身女性家佣,专心侍奉雇主,她们的装束,长袖黑裤与白上衣被称为"妈姐装"。
不过Ranjit也指时移势转,如今膜拜花粉夫人的香客,多与女性容颜、青春貌美,以及求偶、吸引异性等愿望有关,而年轻女孩则可能在因使用不合适的护肤品留下痕迹后,前来祈求肌肤恢复洁净。这也是为什么花粉夫人神台前的供品皆为胭脂水粉。
至神是,如今若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妻子则会前来向花粉夫人祈求。根据Ranjit,每个月的"除日"都有一些香客前来,"要求为自家的男人斩掉桃花"。除日,代表著除秽、扫除,每个月都有特定日子。"女人来为男人求斩桃花,必须准备五色花和五色果,还要带来那男人穿过的衣服,待庙里师父参拜后剪去五色花即成。"
作为吉隆坡最古老的神庙,吉隆坡师爷宫何时起供奉花粉夫人?老庙祝黄爱玲自小即在吉隆坡师爷宫帮忙,她告知自懂事以来师爷宫即有花粉夫人,换言之1882年师爷宫迁至谐街(High Street,现称敦李孝式路)今址后,花粉夫人很可能已为师爷宫众多神明之一。
以吉隆坡师爷宫为例子,建庙年代是开采锡矿的大时代,有很多粤客华民南来当矿工,由于当年采矿常有死伤,矿工多祈求师爷庇护。与此同时,由于矿工几乎全属单身,不少粤籍女子南来,当中有者靠花柳界为生,这些弱势女子唯有参拜花粉夫人以求护佑。可以想见,那个年代花粉夫人的朝拜者络绎不绝。
早期风月场所几乎都以粤语为通行语,本地坊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闽南俗语:潮州粿条福建面,海南羔丕马交鸡。羔丕,Kopi也,即咖啡;马交,Macao也,即澳门,当年粤籍华民南来,多从澳门出海,洋人即以澳门指代粤籍华民;鸡,俗语,指妓女。可以想见,那时候一般华民的认知,花柳界的妙龄女子都是粤妓,实则她们以粤语为日常会话,故经常被认定为广东女子。
追溯花粉夫人信仰的源流可见一二。吉隆坡师爷宫网站介绍:"花粉夫人,为粤地区的民间神袛。"不过,没有给出花粉夫人在广东何处最早的资料。然而从今香港、澳门两地仍保留花粉夫人的信仰,估计花粉夫人先从广东沿海传至港澳,再南渡至马来半岛的雪兰莪与霹雳等地。

吉隆坡师爷宫以外,霹雳金宝古庙,还有离金宝不远的石山脚(Sungai Siput Selatan)亦各有花粉夫人的金身,吉隆坡新街场(Sungai Besi)仙四师爷庙、新古毛(Kuala Kubu Baru)岳山古庙虽有把花粉夫人列在神位榜,惟却没有花粉夫人的金身。金宝、石山脚,新街场、新古毛都曾是锡矿重地,根据2021年雷子健《沙登回眸:黑白年代的火红记忆》,尤其新街场师爷庙最初原址,在世界最大露天锡矿鸿发(今绿野旅游城The Mines)旁的老街场,矿工云集,妓馆林立。
金宝古庙与岳山古庙共同点是,尊称全名为 "姻缘配合花粉夫人",新街场尊称稍有不同,不是花粉夫人反是"花粉姑姑",与槟城大伯公街(King Street)福德祠供奉的"花姑"相似。福德祠"花姑"被指出道前俗名黄令微,主掌姻缘、人缘等,与港澳传说中的花粉夫人有别,原先我们以为"花姑"与花粉夫人并非同个神明,后来发现"花姑"的宝诞与花粉夫人同为农历二月十二日,不觉心生疑惑,花粉夫人或许还有不同名号,包括花姑、花粉姑姑与花粉娘娘?
由于时日已久,社会百态尽改,如今花粉夫人的参拜方式亦有所不同,至少与香港、澳门看似大相径庭了。如新街场师爷庙助理郑佩珊告知,参拜花粉夫人多为爱美女子如网红之类,供品包括鲜花、水粉、生果尤其桃子;新古毛岳山古庙助理尹金凤则称,参拜花粉夫人多为求姻缘,供品与其他神明大致相同,如糖果、斋菜,如今还有化妆品等。
香港有三间庙供奉花粉夫人,比较有名是湾仔洪圣庙,原来香港开埠初期,湾仔曾是洋人很喜欢流连的烟花之地,当地以色相维生的姑娘,都会去洪圣庙参拜花粉夫人,祈求保持青春貌美,保住饭碗,甚至有一天能觅得真爱。澳门则以康公庙知名,香港《东方日报》作者小德撰文称,当年澳门有名妓院的花魁,都会在大年初一午夜一点,代表妓院前来拜花粉夫人,先上头炷香,祈求生意兴隆。为何选择大年初一?原来在民间习俗中,初一是"鸡日"(妓日)云云。
既然传说中花粉夫人"对姐妹十分照顾",花粉夫人获得花柳界女子信奉不在话下。一句说完,昔日花粉夫人可视为风月女子的守护神,然而本地花柳界早已被外籍女子占据了,这些、那些新来者自不会再向花粉夫人祈求。如今,花粉夫人职能专注在庇护求美貌与求姻缘的女子,甚至还是能助人"斩断桃花"的女神。这或是花粉夫人角色在时代流转中的再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