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每个家庭都统一面对一个愈发沉重的开销,那就是保险。随著医药费不断上涨,疾病的治疗费用动辄都是以万元为单位,保险逐渐被视为家庭必需品,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然而,当保险成为固定支出之一时,且保费越来越高的时候,许多人心里难免会问:它真的值得吗?

两年前,先生因肾结石入私人医院院开刀,做了两次手术,出院的时候账单一来,费用竟然高达7万令吉,虽然有保险承担所有开销,但也被现在越发飙涨的医疗费用惊吓。

而这也让我联想到友人B的故事,B在一间跨国公司担任经理,薪水稳定,生活过得算是舒适,对于保险,他一直抱著一种"我身体健康,暂时没必要花这笔钱"的心态。偶尔有保险代理找上门,他也礼貌拒绝,心想手头有点积蓄,顶多真有病了就靠公司医疗卡和自己的储蓄来应付。

直到去年,他突然因为剧烈的腹痛送进了医院,诊断结果是胆结石并发炎症,需要立刻动手术。手术本身不算大,但一连串的检查、手术、住院,再加上术后的药物和复诊,账单高达近四万令吉,公司保险只支付了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二万多只能由他自己承担,B不免感叹,一场小病的费用竟然就可以买一辆小车了。

医疗费用持续上涨早已是公开的事实,单是普通的住院检查都可能轻易过万,小手术如割盲肠或结石开刀都是数万起跳,更别提癌症治疗、心脏手术、器官移植这类高昂的医疗支出。

根据马来西亚医学协会的数据,私人医院的心脏支架手术费用可能介于六万至十万令吉,而癌症患者若选择最新的免疫疗法或标靶药物,一年的开销动辄数十万,即便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中产家庭,一旦遇上这样的医疗开销,也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因此在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与不断飙涨的保险费用,我们也一直处在矛盾的阶段,生活都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买医疗保险其实并不在于保险本身值不值,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承受"没有保险"时的风险。

换句话说,保险并不是让你变得更富有的工具,而是防止你因为一场病而一夜返贫的保障,它的价值体现在,当你躺在病床上时,不必为账单愁眉苦脸,不必在治疗和费用之间做痛苦的选择。

保险的保费年年上涨,那我们长期缴纳是不是很不划算?但有时想深度一层,医疗保险就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每个月支付一点点,但在真的发生重要救急的时候,医疗险就显得"性价比"高了。

因此,个人认为,如果经济上真的有困难,其他的保险或许可以暂且不谈,但医疗险及意外险却能"以小博大",让你真的在紧急关口的时候提供你经济上的援助,并多了一个医疗选择。

如果家庭收入有限,至少应先让家人确保有一份基本的医疗卡,这样可以应付最常见、最现实的住院和手术开销,因此每个人都应选择合适的医疗保障,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收入与支出,做出量力而为的决定。记住,医疗保险不纯粹是个负担,其也是你人生安全网的一部分。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