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朋友B,那时她刚踏入社会不久,因为朋友介绍进入直销行业,凭著一股冲劲,很快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月收入几乎是同辈朋友的两到三倍收入,B认为自己应该这辈子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于是让自己圆梦,贷款买了一辆大车。
虽然这款大车的价格超乎她的经济能力,但对她来说,拥有一辆大车就是一张名片,代表著精致与体面,也代表著事业的成功,B说,要说服别人也加入这个行业,首先就是她必须先活得体面。
在过后几年,她生活看起来潇洒自由,也让人羡慕,然而好景不长,直销的行情起伏不定,下线开始慢慢脱离,她的收入逐渐下滑,但车贷、保险、油费却一分不能少。这时她的汽车折旧已经是亏损很多,车子不能卖,贷款依然得供,每个月都被车贷追得紧。
B的生活渐渐陷入焦虑,除了车贷,还有这些年为了精致生活也不断刷卡购物旅行,卡债也欠了不少,最后不得不向AKPK寻求帮助,这段经历让B体会到,所谓的"精致",若只是消费堆砌出来的外表,其实一点都不精致,只是另一种枷锁。
在现在物质的时代,精致几乎被等同于消费,社交媒体塑造了一个幻觉,早餐必须是拿铁配可颂,周末假期要去旅行放松,很多人更喜欢觉得餐餐就该cafe打卡、分期换手机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然而,若你长期习惯这种精致假象的生活,这种习惯持续多年,钱包撑不住,生活就会在表面精致下逐渐空心化。"没钱也要活得精致"这句话荼毒了不少年轻人,很多人以为精致是昂贵的代名词,却忘了它真正的含义是生活的秩序感,是在有限资源里做出合理的选择。
个人认为,真正的精致,不是用未来的钱来买当下的体面,而是懂得量力而为,你可以喜欢美食、享受旅行,但要先问自己:我的财务能不能承受?我的生活是否因此紧绷?我的存款能不能成为我失业后翻身的底气。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追求精致的生活,但它不该变成负担,若是每个月都为了贷款、账单焦虑不安,那样的精致毫无意义。因此,我更喜欢的精致生活,是持久性的规律,比如说来自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稳定的财务规划,以及偶尔给自己的小旅行。
你可以把精致规划成一种生活态度,一顿家常饭菜,如果你用心烹饪,也能比餐馆更美味、更健康,在家里摆盘设成CAFE的模样,也会让你感觉很精致生活,或者整理家里,一个整洁的房间,一盏温暖的灯光,种一些绿植,更能带来宁静与满足。
而这些事情,都不需要花大钱,精致的真正核心是"在日常里发现价值",我们不需要大车,名牌包包,打卡高级场所来承托自己的价值,因为能托举你自己的,永远是内在的智慧及能力。
永远要提醒自己,精致,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能在有限资源中活得安心。真正的精致,是量力而为后依然能活出丰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踏实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