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重庆,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麻辣火锅;而在槟城,提到火锅,多数人异口同声想到的,往往是火碳鱼炉,这道看似平凡的鱼汤火锅,却因炭火与铜炉的组合,承载了几代槟城人的记忆与味觉,也成为这座城市饮食文化中独具辨识度的符号。

火碳鱼炉并不仅是一顿饭,而是一场与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共享的仪式。(紫微园)
火碳鱼炉并不仅是一顿饭,而是一场与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共享的仪式。(紫微园)

火碳鱼炉又有人称为炭烧鱼头炉,顾名思义,核心是“鱼”与“炉”,鱼头或鱼片被视为精华,炸过或汆烫后放入炉中,熬出浓郁却不失清鲜的汤底。

炉具往往是金铜制成,中间有个圆锥烟囱,底部燃起木炭,火力均匀且持久,与瓦斯炉或电磁炉相比,炭火带来一股独特的香气,让汤底持续翻滚,同时也为食客添上一身“碳味”,对老饕而言,这并非缺点,而是火碳鱼炉的灵魂所在。

炉具往往是金铜制成,中间有个圆锥烟囱,底部燃起木炭,火力均匀且持久。
炉具往往是金铜制成,中间有个圆锥烟囱,底部燃起木炭,火力均匀且持久。

出色鱼炉店比比皆是

在槟城岛,最广为人知的代表曾是汕头街的吴发成菜馆,这间由潮安人吴膺宝创立的老字号,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以炭火火锅闻名,而金铜火炉燃起时,整条街都弥漫著热气与炭香。多年来,这里是无数家庭聚会、朋友相聚的场所,但可惜在2017年,吴发成走入历史,也带走一段属于乔治市的饮食记忆。

炸鱼肉是火碳鱼炉的画龙点晴之作。(紫微园)
炸鱼肉是火碳鱼炉的画龙点晴之作。(紫微园)

与此同时,在北海的紫薇园则成了另一个标杆,以鱼头火碳炉起家的紫薇园,不仅掳获威省食客的味蕾,更把分店开到亚罗士打和怡保,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份来自槟城的热气文化。它的汤底以石斑鱼或炸鱼头为基底,乳白色的鱼汤浓郁鲜甜,再配上芋头、腐竹、白菜、金针菇与冬粉,一锅热汤足以让整桌人慢慢涮、慢慢聊。

虽然火碳鱼炉中已有不少配料,但火锅该有的食材你还是可以点的。
虽然火碳鱼炉中已有不少配料,但火锅该有的食材你还是可以点的。

近年来,像乔治市的泉义火碳炉、仰光路的意槟情、日落洞的亚峇哥鱼头炉,以及传意火炭炉(这篇文章拍摄视频的地点)等,也在延续这项传统,他们一方面保留炭火与铜炉的古早味,一方面在食材、服务和环境上更符合现代食客的需求。

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店,火碳鱼炉始终围绕著几个关键:鱼头的鲜美、汤底的浓郁、炭火的持续与聚餐的氛围。

炭火是火碳鱼炉的关键。(意槟情)
炭火是火碳鱼炉的关键。(意槟情)

槟城人特别爱这一锅?

为什么槟城人特别爱这一锅?记者问了店家及食客,他们猜想一方面是地理与资源,槟城沿海,鱼鲜丰富,新鲜的鱼头与鱼骨正好成为熬汤的上佳材料,而另一方面则是社群与文化,即潮州、广东、福建移民将围炉文化带来这里,强调“一家人坐在一起”的饮食习惯。

火碳鱼炉以其热气腾腾的形式,恰好契合了这种需要,再加上夜晚湿润的气候,喝上一碗热汤,既能驱寒也能凝聚情感。

鱼头的鲜美、汤底的浓郁、炭火的持续与聚餐的氛围。(意槟情)
鱼头的鲜美、汤底的浓郁、炭火的持续与聚餐的氛围。(意槟情)

当然,火碳鱼炉并非完美,炭火需要时间点燃与维持,往往要等上片刻才能开动;餐后衣服难免留有烟味;而随著鱼种与配料的不同,价钱差距也不小。然而,这些挑战从未阻止槟城人对它的热爱,因为对许多人来说,火碳鱼炉并不仅是一顿饭,而是一场与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共享的仪式。

当汕头街的吴发成熄灯时,许多人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同时,新的火碳鱼炉店仍然在槟城的夜晚冒著热烟,证明这项饮食传统依然活著。对槟城人来说,那铜炉里的滚烫鱼汤,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延续。

陈振培

前新闻工作者及美食博客,命中应该有食神加持,一直都很有口福,跟美食特别有缘,希望吃遍人间美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