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适耕庄旅游,除了买虾饼、水果、渔产之外,大家也会来买面包充当伴手礼。”Aman Jaya面包厂第三代掌管人叶剑维说,随著适耕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也带动本土品牌。“因为每个来到小镇旅游的人,都想把一些属于小镇的好味道带回去城市和亲朋戚友分享。”成立于1977年的Aman Jaya是适耕庄家喻户晓的面包厂之一,叶剑维续分享,在公公的那个年代,适耕庄最高峰有至少5家面包厂,但目前就关剩下Aman Jaya一家。“我公公是从家庭式开始做起的,当时隔壁家也是做面包的。”这时叶剑维母亲在旁也分享,想当年,家公是先在隔壁家帮忙、打工、偷师,最后自立门户。她续说,在70年代,适耕庄是一个以捕鱼和种稻为生的地方,而无论是捕鱼或是种稻皆是一个劳力活,面包成为一个最方便食用的饱腹食品。“尤其在那个时代,经济不富裕,面包比米饭便宜。”

不过,随著时代的改变,过往的人手劳动活已逐渐被机器取代,再加上大型连锁面包店的加入,选择性变得更多,让传统面包店逐渐没落。“部分会倒闭也是因为后继无人。”他说,传统面包行业是一个非常依赖人手的领域,工作时间也非常长,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会喜欢、也不会想接手。对于Aman Jaya屹立不倒的原因,叶剑维笑说,“我也不懂为什么我们会成功‘留”’下,或许是我们没有想太多吧,一直做一直做,就做到今天了……”然而,叶剑维其实也是半途出家,虽然他是在面包厂长大的小孩,但他笑说,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要接手,所以并没有学习如何制作面包。“小时候,虽然有帮忙,但也都是帮忙把面包装袋而已。”

他坦言,自己和大部分小镇的孩子一样,自小就向往到大城市工作生活。中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吉隆坡升学,然后到银行工作。“后来因为负荷不到银行的高压,我选择辞职。”那时候的他前路茫茫,碰巧妈妈问他要不要接手家业。“我那时的想法:反正也没有工作,倒不如回家休息,然后试下做看看。”却没想到,一试就是10年。“期间当然也想过要放弃,但眼见一点一点做出成绩,我也越做越有信心。”因为之前完全不会制作面包,所以一切都必须从零学起。“虽然我开始使用机器代替人手,但唯一不变的是,尽量保留公公年代的传统古早味。”不过他也坦言,很多时候并非是仪器导致面包口味变质,而是这个年代的原材料已经无法和上一个年代相比。

他续说,全面机械化除了可以大幅度加快制作效率之外,同时也能大大降低人手成本,不过唯一无法“快”的就是,无论如何,面粉到面包都需要一个过程,包括从和面、成型、发酵、烤,还要冷却、包装等等,但透过机械已经至少可以节省超过一半的时间。“在我爸爸的年代,人手我现在多出超过一倍,但每天只能做5000至6000条面包,而且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现在,他平均每天能做出超过1万条面包。“机械化最大的优点是能维持品质管控,这是人手永远都做不到的东西,因为手始终是‘肉体’,不是机器人。”

Aman Jaya面包厂第三代掌管人叶剑维说,随著适耕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也带动本土品牌。
Aman Jaya面包厂第三代掌管人叶剑维说,随著适耕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也带动本土品牌。

品牌命名的由来

很少会看到一家华人传统生意会以马来文作为品牌名字——Aman Jaya。“其实Aman Jaya是我们店铺位置的街道名。”叶剑维许说,中文名是“新乐园”,然而上一辈并不会注重品牌塑造,纯素就是抱著一种随便取一个名字,然后快速做生意赚钱。“之前我是有想过是不是应该要为品牌取一个新的名字,后来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卖点,不是吗?”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他说,除了希望可以提升销售量之外,同时也希望能推出更多新口味,以迎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同时也会走健康路线。

从当初完全没想过接手,到抱著尝试态度,期间还要经历被人质疑。“因为还没回来接手之前,我是在银行工作,所以那时回来,身边一些人就会开始说:你可不可以喔?坐惯冷气回来做面包?”而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虽然他还是忍不住说:“其实还真的蛮辛苦一下,每天要很早起床,人家正常是做8个小时,但我们做10个小时已经算是很好了。”

疫情让品牌有机会冲出小镇

近期在雪隆一带,逐渐能看到Aman Jaya面包的踪影。“其实这个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收获。”还记得在行动管制令期间,白面包一度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吗?那时候就有人把他们家的面包从适耕庄带到雪隆一带售卖,进而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属于小镇到传统面包。“老实说,我自己是吃不出我的面包和其他大品牌有什么不同,但很多客户会和我们反馈说道,我们的面包是最传统的古早海南面包,用料简单。”而这就是真正就是属于古早好味道的特点,朴实无华,也最实在。

林珮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