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发生忧郁症患者轻生案件,总是会引起社会哗然,说应多陪伴身边的忧郁症患者。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离不弃的陪伴,真正帮助患者走出来呢?

“2014年,我大哥发生了一场意外,在家休养的那两年,虽然没有去见心理医生,但我认为他已经处在忧郁症的状态里了。”袁正修是注册认证辅导员,多年来曾陪伴和辅导过不少忧郁症的病患,然而当患者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时,他也免不了在陪伴的路上出现各种情绪,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才能继续走下去。

那天正好是农历新年的年初七,袁正修的大哥在凌晨骑摩哆出门时被闯红灯的车辆给撞倒了,紧急送到医院抢救。“我在睡梦中接到电话就赶去医院,他的脚伤得很严重,需要装铁来支撑。”袁正修坦言,在大哥转到普通病房后,他与二哥及姐姐的心情从着急变为生气,责怪大哥为何不聼劝总爱半夜出门。

袁正修的大哥是一名聋哑人士,虽有残疾但生活与常人无异,有著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子。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他腿部受伤,不得不在家休养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每隔两天就必须洗伤口,加上受伤后只能吃清单饮食,不能吃自己爱吃的,让他的大哥陷入低落又暴躁的情绪。

袁正修的大哥如今已康复,可独立生活。
袁正修的大哥如今已康复,可独立生活。

他直言,自己和哥哥姐姐在车祸后依旧生气他,甚至邀来家里其他的长辈“劝”大哥不要再半夜出门。“他的性格很倔强,不肯听人劝,我们担心他康复之后又重蹈覆辙,所以才叫来其他亲戚帮忙“提醒”他。”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直至他发现大哥变得沉默寡言,后来又变得情绪暴躁。

车祸后,袁正修大哥的腿严重受伤,无法行走、上班,加上心里愧疚导致轻微忧郁。
车祸后,袁正修大哥的腿严重受伤,无法行走、上班,加上心里愧疚导致轻微忧郁。

调整情绪 放大哥哥对家里的贡献

哥哥与袁正修同住,车祸后主要的照护工作落在袁正修身上。“当时我会觉得,跟他说了很多次不要半夜出门,但他还是不聼,最后导致我们连新年都没得过,还要加重我的负担,每星期载他去医院复诊。”袁正修承认当时觉得哥哥拖累自己,对其有微言和怨恨。

“我妈妈过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大哥,所以我答应她一定会照顾大哥。”想起他对母亲的承诺,他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著手照顾大哥。“我尽量就去想他的好,车祸前他也会帮忙照顾家里、打包给家人吃、帮忙打扫等,不是毫无贡献的。”

经过该事件后,袁正修尽量抽空陪伴哥哥。
经过该事件后,袁正修尽量抽空陪伴哥哥。

“我能看到他也是不好受的。受伤之后不能去上班,也不能出门,他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哥哥在休养期间情绪上的转变和眼神中的愧疚,袁正修都看在眼里,认为哥哥或许已经陷入轻微忧郁症的状态。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给哥哥施压的一方,他与兄弟姐妹都有义务帮助哥哥走出来,于是大家都轮流来陪伴哥哥。“我们就多跟他聊天,让他多了解自己的情况、医生的建议,甚至是在他休养期间带他一起去旅行。虽然这样出门比较麻烦,但我们还是很乐意一起去。”他笑说,或许哥哥感受到他们已经逐渐谅解,他也更愿意配合做物理治疗。

袁正修在哥哥修养的2年期间一直陪伴左右,直至哥哥康复回到职场上。“原本我们(兄弟姐妹)觉得不要再让他骑摩哆了,但想到没有摩哆他就不能出门,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商量了很久,最终允许他骑摩哆出门,但必须遵守我们定下的条件。”哥哥学习的是老派的手语,表达方面不如言语准确,因而有些道理难以向他解释清楚。“就好像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半夜出门,车祸都是之前的事了,但我们曾经发生不代表不会再次发生,所以我们还是不允许他半夜骑车出去。”不过,对于原本无望再次骑车的哥哥来说,能被允许骑摩哆出门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心情也变得更为开朗一些。“我不敢说他已经100%完全恢复,至少是将近完全康复了。”

了解忧郁症再来陪伴

除了陪伴家人,袁正修也曾陪伴过不少个案走出忧郁症。他曾接到一个尝试轻生的个案,对方告知早上自杀失败,想要晚上再试,他立马在讯息上与对方聊起来,直至1、2个小时后,对方看似放下自杀念头,他才约对方一周后出外面谈。

“我聆听他的难处与感受,然后分享我的看法,有些角度让他觉得很新奇,所以他愿意继续见我。”该个案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和辅导员,寻求袁正修的帮助不过是额外助力,却没想到对方愿意给予信任,让袁正修用了约莫2年的时间陪伴对方走出来。

“其实很多人对忧郁症不够了解,他们知道的只是很片面,否则不会一直叫对方不要转牛角尖、不要想太多等。但事实上,他们是生病了才会这样,而不是自己愿意去想太多。”袁正修指出,陪伴者首先要清楚四点:


1.了解忧郁症

建议陪伴者在进行陪伴前先深度了解忧郁症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倾向、举动等,待内心真正接纳忧郁症才能帮助到对方,而不是一味叫对方不要“想太多”。


2.为忧郁症患者找一个方向

患病期间,忧郁症患者或会失去人生方向或人生希望,因此陪伴者必须了解对方的背景,从他的过往找出他认为有意义或感触的事,从中找到值得去发展的价值与方向。当然这必须只能是帮助对方找到希望,而非由陪伴者定下的方向。


3.用不同角度为其分析问题

忧郁症患者的想法大多较为负面,因此可分享多个不同角度的看法,教导对方换位思考。不过,陪伴著必须相当有耐心去做这件事,患者往往会在你做了一堆分析后再回到原点,问同一个问题。


4.建立信任

患者在患病期间对外界的信任不大,若能坚持陪伴建立信任,则能让对方觉得你一直都在。

长期陪伴者会有一定的精神压力,因此袁正修建议陪伴者不要单独陪伴,而是寻找患者身边可信赖的数个亲友,那么陪伴者之间便可相互轮替。“如果没有其他人能帮忙,那么建议陪伴者也见见辅导员,有一个对外倾述的窗口,可帮助陪伴者调适心理压力,也可从辅导员那里获得一些陪伴的技巧和想法。”

他指出,忧郁症患者大多不想见人,因此若陪伴者想寻找外援,则可考虑借助宗教或慈善团体的力量。先尝试带患者去一次,观察其反应,慢慢引导对方回到人群,适应团体生活。“不过切记不要用逼的,而是引导。”

郑宇晴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