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0日讯)2025年槟榔屿中元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来自中国、日本、越南与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齐聚槟城,围绕“破地狱:中元超幽与普度世界”主题,深度探讨中元节的宗教实践、跨文化仪式与当代表达,为华人民间信仰与民俗学研究开启崭新对话场域。

本次研讨会由英国欧亚高等研究院-马来西亚道理书院、槟城三清道观与槟城育慧社联合主办,议题涵盖节日的社会功能与仪式实践,尤其聚焦于节前节后的道教科仪,如“破铁罐”、“转血湖”、“水火炼度”、“祭姑娘妈”与《宝诰》诵念等,探讨其如何协助亡灵超脱,并为生者重建精神秩序。

张士闪:唤回有温度的田野

中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士闪教授强调,田野调查不应只是冷静纪录,更应带著情感参与。他提出“有温度的田野”观点,倡议学者从“旁观者”转变为“共在者”,透过文化共情,深入节日现场,理解仪式背后的生命意义与地方情感。

“我不完全相信白纸黑字、眼见为凭,也不轻信学界论述。唯有走进节日现场,直面参与者的声音与行动,才能真正理解民间文化的厚度。”

张士闪坦言,虽然他在槟城的田野访谈时间有限,但已能感受到当地参与者对中元节的用心投入。他特别对大士爷祭典中“炉主”制度产生兴趣,认为这不只是宗教职责,更牵涉到个人生活史与社会地位的再确认。

王琛发:破地狱是对人间苦难的集体回应

研讨会总结环节中,英国欧亚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琛发教授指出,中元节“破地狱”的仪式意义远超于宗教形式,它更象征著对社会不义与人间苦难的回应。

“有人说地狱在心中,破地狱就是破自己,其实更应该理解为破除导致苦难的制度与结构,让生命得以解脱。”

他强调,“破地狱”不只是为亡者超度,也是对生者灵魂的疗愈,这项信仰实践体现了华人民间宗教对普世苦难的深层关怀,是一种兼具伦理、情感与社会理想的精神行动。

王琛发教授亦为中国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英国暨爱尔兰皇家人类学学会会士,长期致力于跨文化宗教研究与公共人类学实践。

跨国视角开展中元节研究新格局

除了张士闪教授,来自多国的学者亦发表专题演讲,从民俗、宗教、文化记忆与艺术实践等层面探讨中元节的意涵与演变。

演讲人包括中国云南省社科院宗教所副研究员胡小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李冬梅、潮州市艺成潮绣研究院院长林淳爽;日本成蹊大学助理教授小武海樱子、筑波大学博士范玉恺,以及马来西亚韩江传媒大学院研究生黄丽诗与李咏绚等。

主办单位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中元节的跨国对话与深度诠释,更为后续的学术合作与民间信仰文化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振培

前新闻工作者及美食博客,命中应该有食神加持,一直都很有口福,跟美食特别有缘,希望吃遍人间美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