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第47届东盟峰会正式落下帷幕,马来西亚卸下轮值主席国之位,正式交棒予菲律宾,下次若有幸再采访,或许将会是十年之后。
早在开幕之前,这一届的峰会便聚焦了诸多亮点,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马、泰柬和谈、中美经贸磋商等等,经过连日以来的一系列新闻洗礼,相信读者早已耳熟能详。
而在这些国际大事之中,却有一个特殊的事件,在我的记忆里驻足至今。
那是峰会的第一天,我正在噼哩啪啦的敲打著键盘,将首相安华的开幕词变成一篇篇的新闻,此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掌声,一下把我的视线从电脑拉回到现实中。
我略带疑惑的抬起头,此起彼落的掌声,似乎都朝向媒体中心的某个角落。
那是一群表情肃穆且复杂的外国同行,全都是我没见过的陌生面孔,再转头一看,大屏幕正转播著东帝汶正式加入东盟的仪式。
第一次认识东帝汶这个国家,大约是在学生时期的地理课上,教材上寥寥数语便简单概括了这个坎坷的国家。
这个人口不足150万的小国,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立国的时间甚至还没我的年龄大。
但细看历史,其实东帝汶早在1975年11月,就已从葡萄牙的殖民下独立,却在仅仅9天之后就遭到印尼的入侵,并在隔年7月再度失去国家主权。
与其说这是个年轻的国家,不如说,这是个出生就遭人劫走的幼婴,直至27岁方才重获自由。
这三日的东盟峰会,除了特朗普之外,还有一位领袖凭借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聚光灯,那就是东帝汶总理沙纳纳。
联想到这位有著“亚洲曼德拉”美誉的人物,我脑中浮现的是糖果二字。
但查阅了资料才发现,他曾领导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在长达十馀年的时间里与印尼进行游击抗争,并在1992年沦为了阶下囚。
在《东帝汶加入东盟宣言》落笔之际,镜头捕捉到的,是在现场拭泪的沙纳纳,若换作他人,我或许会觉得是外交场合下的政治作秀。
但通过这位东帝汶国父的泪水,我看见的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释放,还象征著历经半个世纪磨难的年轻小国,迈向了属于它的新开始。
我不是东帝汶人,不知道对于东帝汶人民而言,加入东盟究竟意味著什么,但从国际层面来看,这个长时间受到殖民、入侵、掠夺、忽视的小国,终于在区域共同体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沙纳纳总理的泪水与东帝汶同行的神情告诉我,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