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峇吉里国会议员陈泓宾表示,政府必须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幼儿照护与学前教育法》,并将所有相关事务整合至教育部之下,由国家学前教育计划负责统筹,以确保全国的早学前教育体系能实现协调、一致与专业化。
他说,我国的幼儿照护与早期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结构性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多头管理”和“标准不一”。
“目前,社会福利局、教育部、国民团结部以及地方政府等不同单位,各自管理不同类型的托儿所与幼儿园。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不但导致课程、执照、师资培训与安全标准各行其是,也使得政策执行缺乏连贯性。如果我们继续让制度维持这种‘碎片化’的状态,就难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陈泓宾今日在国会下议院辩论妇女、儿童及社会发展特别遴选委员会主席杨美盈提呈的《马来西亚幼儿照护与早期教育特委会报告》时,这么表示。
他指出,除了机构重叠之外,他也担心的是部门之间缺乏数据整合,而我国目前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儿童资料系统。
他举例,当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时,往往必须重新登记,信息完全不连贯,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儿童资料数据库,把教育、健康、营养与社会福利资料整合在同一个系统中。
“唯有通过数据驱动的政策,政府才能真正掌握儿童成长的真实状况,并制定精准的扶助措施。”
他也欢迎第13大马计划中提出的方向,即让所有五岁儿童必须就读学前教育,并在六岁正式升入小学,并强调,这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倡导的教育公平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同一个起点出发。
“然而,我认为政府必须说明,这项政策在执行上将面对什么挑战?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托儿所与幼儿园?偏远地区的设施是否完善?教师培训和建筑标准是否符合需求?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完善的财政配套与设施支援,‘强制学前教育’可能会变成家庭的新负担。”
我也认同报告中提出的几项财政建议,包括为托儿所与幼儿园提供学费补贴,以及为托儿员设立每月1700令吉的最低津贴。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托育服务的质量,也能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
陈泓宾强调,幼儿照护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并以大马女性劳动参与率距离,指相关数据至今仍徘徊在56%左右,远低于新加坡与泰国。
“高昂的托儿成本正是许多母亲被迫离开职场的原因之一。在城市地区,一个月的托儿费用往往介于800令吉至1200令吉,几乎占去低收入群体(B40)家庭收入的一半。许多年轻母亲无奈选择留在家中,这不仅削弱了家庭收入,也限制了国家的整体生产力。”
因此,他呼吁,政府认真考虑推出“幼儿照护券计划”,让家长可以凭补贴自由选择任何注册的托儿所,同时为雇主提供税务减免,鼓励更多企业设立职场托儿中心。
他说,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协助家庭分担负担,也能提升女性重返职场的意愿,促进国家经济成长。
“我始终相信,投资在儿童身上,就是投资在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六年,提供一个安全、包容、平等的学习环境,他们将成长为具备知识、品格与竞争力的新一代马来西亚人。我们不能让孩子的未来被制度的分散与资源的不公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