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讯)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政治秘书叶依雯指出,政府落实《青年组织与发展法令(修正案)》,将青体部下注册的青年组织年龄上限下调至30岁,是为了给予青年更多机会,而非马青总秘书苏仪芳所说,将政策当成“武器”来使用。
她发文告说,必须摒弃那种30岁以上才会开始拥有领导能力这种过时老旧的想法。
“事实上,许多20多岁的马来西亚青年早已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著手塑造我们国家的未来。”
她表示,别够忘记,是同样的一项法案,在2019年将马来西亚投票年龄下调至18岁,并允许18岁以上的公民竞选公职。
“如果我们由衷的相信,18岁以上的青年拥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投下神圣的一票,且有资格成为人民代议士,为人民服务。那么同样的标准之下,给予30岁以下的青年领导青年组织也是理所应当了。”
叶依雯说,该政策是一项取得跨党派共识,根基于长期发展的政策。
“我想要提醒马华,这项政策源于他们执政时期所制定的。如今为了保持政治存在感而群起而攻之,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前后立场矛盾,反复横跳的模式不仅损害了公众信任,也损害了政策制定的基础程序。”
她表示,将“青年”定义为15岁至30岁之间的群体,不是一次拍脑袋而就的草率决定。而是根基于政府2015年所推出的《马来西亚青年政策》,当时的马华仍在内阁中身居要职。
她说,该法案并未在一开始就立即生效,而是设置了为期两年的政策过渡期,并初步将2021年12月底设置为正式生效日。
“其目的非常明确,即给予青年组织(合法注册于青体部之下)缓冲时间,来进行领导层级的培养与交接。”
她指出,在“喜来登政变”之后,两任青体部长拿督斯里利查马力及拿督斯里阿末法依扎由于疫情,不得不再次延后实施该项政策。
她表示,直到杨巧双于2022年12月上任青体部后,才果断履行国会早于2019年就已通过的决议。同时的,为了照顾到各青年组织的过渡性需求,青体部亦提供了3年的转型过渡期,将最终实施日期定于2026年1月1日。
她说,这项修正案经准备,辩论,展延,历时已超过六年。
“如今,共有865家青年组织(占青体部下辖10%)已经完成了章程修改,将组织成员年龄限制下调至15岁至30岁区间。其中已经完成转型的就包括半岛马来学生联盟(GPMS),马来西亚印度青年理事会(MIYC)以及马来西亚兴都教青年理事会(HYO)等。”
叶依雯更列出行动党以及公正党在30岁以下就开始崭露头角,例如:
●陆兆福(27岁当选森美兰州罗白州议员)
●倪可敏(27岁当选霹雳州班台州议员)
●杨巧双(29岁当选雪兰莪州梳邦再也州议员)
●杨美盈(27岁当选雪兰莪州百乐镇州议员)
●张念群(27岁当选雪兰莪州沙登国会议员)
●雪芙拉(29岁当选彭亨州吉打里州议员)
●阿鲁古玛(28岁当选森美兰州汝来州议员)
●聂纳兹米(26岁当选雪兰莪州斯里斯迪亚州议员)
●努鲁依莎(28岁当选联邦直辖区班底谷国会议员)
●阿米鲁丁(28岁当选雪兰莪州黑风洞州议员)
她说,这些领袖之所以能够在20多岁就展现出领导能力,是因为党给予他们机会以及发挥空间。
“如果你不愿意赋权青年,给予他们空间成长,那他们永远都不会有准备好的那天。但是倘若你愿意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将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我们是时候展现出坚定的意志,迎来崭新的面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