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2日讯)马青总秘书苏仪芳呼吁政府,在“青年”定义上限降低至30岁的政策上,不能“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必须给予各青年团体缓冲期。

她说,从组织接棒方面而言,需要给青年团体足够的时间完善接棒和培训工作。这不是政府一句“改革需要阵痛”就可以解决的,处理不好,有些组织甚至会面临分崩离析。

“国内青年组织,包括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青运和宗乡青等都建议选把岁数调至35岁作为缓冲,我们认同这项建议,希望政府聆听民意采纳这项建议。”

她发文告表示,按目前国内教育体系,青年大约在23、24岁完成大学,投身职场或创业,同时开始组建家庭,20岁至30岁的青年角色更多的重心放在家庭和事业。在上述定义之下,他们就不得不在家庭事业和青年组织之间作出选择。

青年及体育部长杨巧双昨日宣布政府将从明年1月1日起落实30岁青 年龄上限的政策。

苏仪芳表示,政策的初衷没有问题,与时并进提供青年更多参与空间,但政策的本质应该与青年组织一同改进、修改、调整、进步,而非一刀切的方式,给这些青年组织制造绊子。

“⁠青体部应该扮演协助的角色,在过渡期提供培训、奖掖等鼓励青年参与并提供更多空间让青少年开始接触并积极加入青年组织。而非成为审判官,强制青年组织落实并'惩罚'无法达标的青年团体。”

她说,马青也曾经经历从45岁降至40岁的年龄限制,也曾经历阵痛期,所以明白,也体谅青年团体的不容易。希望杨巧双能设身处地,聆听青年组织的建议。

“政策的本质是共用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应该政府和民间一起配合,相辅相成。而非被当权者当成‘武器’来使用。”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