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寻常的中学生,独自坐在电脑前,做著不愿被人看见的事。只是过不久,萤幕突然跳出一封电邮:影片已被录下,如果不服从指令,私密事将被公开。

从那刻开始,少年就像上了枷锁,只能被迫跑腿送货,参与一连串莫名其妙的任务,最后甚至还被卷入一场血腥游戏。看著他满头大汗地在城市里狂奔,但观众心里比他更紧张,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换成自己,大概也一样会低头听命。

这不是科幻的恐惧,而是人性的软肋。

这是科技惊悚剧集《黑镜》的其中一个故事。放到现实,情节竟如此相似。

最近,大马多名国州议员收到勒索电邮,内容说得直接:十万美金,不然就把性爱影片放上网。影片真假未明,警方也只接获部分投报,但问题是——在我们的社会里,谁还真的在乎真假?

有朋友听闻此事,笑著摇头:“哎呀,这些政治人物应该习惯了吧?”另一个朋友笑著附和:“搞不好当中有些人是真有其事。”虽然是玩笑,但这段对话像在隐喻,真假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在这个国度,性与政治一旦并列,舆论便会自动填上空白,把疑点当成铁证。

毕竟,在大马过去的政治史里,“床照”与“下台”之间有直接的因果。

这也是为什么,勒索者哪怕手上什么都没有,只要丢下一句“我有影片”,就足以让人心慌。

现代的科技让犯罪变得简单。不必偷拍,不必埋伏,一个AI软体就能生成影像,一封群发电邮就能引爆风暴。代价几乎为零,但效果极大。这已经不只是金钱游戏,而是一场心理战。

最可怕的不是影片,而是众人的想像力。

就算影片不存在,只要群众开始“脑补”,涉嫌的人物形象已蒙尘。这是一种比子弹还致命的攻击方式,因为它靠的不是证据,而是大家的怀疑。

每次看《黑镜》都心有戚戚焉,它常提醒科技没有善恶,却能放大人心的阴影。这些阴影里,有羞耻,有八卦,有政治的角力。当大众急著点击、转发,甚至拿来当茶馀饭后的笑料时,是否也成了推动谣言的帮凶?

想像一下,如果哪天不是政客,而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一个医生,甚至是你我,成了这类邮件的对象,我们是否也会被迫在恐惧里低头?

法律可以追捕发信者,但真正的免疫力来自社会本身:媒体要更谨慎,不放大未经查证的材料;公众要更冷静,不让谣言有市场。否则,今天的受害者是政客,明天可能就是任何一个身边人。

科技的黑镜,照出的不只是未来,而是我们此刻的脸孔。那张脸,到底是清醒,还是被操弄后的麻木?答案,也许就在大家的下一次点击。

郭朝河

超斜杠青年,乐观豁达,臣服天命,悠游穿梭在时评、影评、乐评、旅游等的世界,用卑微的心经历人生。著有《在生活,藏一座雪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