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雪州武吉加影收费站前,一辆3吨重的罗里与多辆轿车相撞,造成一名仅12个月大的婴儿当场丧命的悲剧,至今仍历历在目。

就在这起事故发生不久后,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交通部将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超重罗里的行为,正式向超重业者“宣战”。

消息一出,社会反应两极。

有人认为,交通部的这一步迟来已久,终于有人肯出手,为公共安全立下新标杆,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但也有人替业者抱不平,担心过于严厉的执法会压垮本就艰难的运输行业,导致万物飙涨。

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课题的核心,并不在交通部执法太严或法律太过严苛,而在于对于执法者的信任太低。或者我们可以更直白的说,是对政府的信用存疑。

在马来西亚,绝大部分的民众都是知法的,但由于建国至今政府一系列的不良记录,导致民众认为政府的执法标准不一,怕其他人有“门路”,给点“咖啡钱”就可以走后门。不仅如此,民众也怀疑执法单位的执法动机,担心他们并非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执法,而是为了拼KPI或打击自己的生意。

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民众不是怕法律,他们只怕政府执法不公。

但是,凡是都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也并不全然的在政府的身上。我们必须很诚实的说,很多的业者确实抱著侥幸的心态来做生意。

很多时候,他们会觉得,“载多一点没关系啦”、“少载一点就亏钱了”、“这段路没有人顾的,不用紧啦”。但其实,每一次超载,都是拿别人的生命来当赌注,只为了让自己这一趟省点油。

灰色地带下假繁荣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独特的经济结构。这些年来,市场表面上看似欣欣向荣,但实际上,是长期被所谓的“灰色地带”所支撑的假繁荣。

有人靠钻制度漏洞维持利润,有人靠关系与通融压低成本。这种建立在灰色规则上的竞争,制造出一种马来西亚运输产业的高效率与高竞争力的假象。

于是,当政府真正开始严格执法时,反而被部分人视为“打压商家”的行为。但事实上,这不过是让市场回归正常秩序的过程。

如果我们真心希望马来西亚的经济更安全、更稳健,能够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中立足,我们就必须逐步走出这些灰色地带,让竞争重新回到公平、透明的轨道上。

重建信任的关键

近期,高教部检讨私立大专院校(IPTS)高教贷学金(PTPTN)一等荣誉生豁免机制,也面对社会类似的反应。当政府要改革旧制度、补漏洞、让政策更公平时,会有人质疑:“政府是不是变相惩罚?”、“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老实说,我并不怪他们。因为政府过去的记录,确实让人民失望太多次了。

大家心中的疑问都一样:这一次政府,能不能这一次说到做到?

其实,人民并不奢求完美,他们只希望政府能公正处理,勿枉勿纵。他们不怕政府严格,只怕政府双标。

在这一点上,交通部与高教部正处于重建信任的关键时刻。

他们今天所推动的改革,将决定未来十年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成为一个有诚信、敢负责的政府,还是重蹈过去是一个“说得多、做得少”的失败政府,在此一举。

灰色的时代该结束了,我们是时候扛起责任,让我们的下一代相信,诚信,可以是我们国家共同的价值观。

程健鹏

国际法研究生,思达大马(SEDAP Malaysia)研究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