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香烟的关系,可谓爱恨交织。爱,是因为它曾短暂麻痹我的痛苦;恨,是因为它几乎毁了我的健康与人生。这段故事,说来话长,却值得一谈。
初尝烟味:被骗的童年
小时候,我曾被亲戚捉弄:“抽一口烟,我就买玩具给你。”年幼无知的我,傻傻照做,结果被呛得泪流满面,满嘴烟臭,恶心得久久难忘。玩具?当然没下文。那一刻,我发誓永不再碰香烟,也从此对抽烟的人敬而远之。
社会现实:妥协的开始
长大后,步入职场,现实却逼我妥协。一次应酬,一位银行职员递来一支烟。身为职场菜鸟,我硬著头皮接过,抽了一口。那熟悉的恶臭让我直皱眉,回家后狂刷牙、漱口,却怎么也洗不掉那股味道。那之后,我仍坚持远离香烟,只要旁人点烟,我立马逃之夭夭。
命运反转:在痛苦中沉沦
命运却开了一个大玩笑。2017年,我打赢一场官司,人生却迎来剧变。或许是空虚,或许是压力,我竟主动跑去杂货店,买了一包香烟猛抽,仿佛化身为一个吞云吐雾的怪兽。
起初口腔不适,甚至咳出血丝,我仍不顾一切,一天两包不在话下。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一切的反常,其实源自一场病——抑郁症。
从那之后,我与香烟结下难解之缘。戒了又抽,抽了又戒,陷入无尽循环。
电子烟:换汤不换药的陷阱
直到电子烟问世,它标榜尼古丁含量低、无烟臭、多种口味、助戒烟,我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殊不知,这不过是披著科技外衣的陷阱。它非但没让我戒烟,反而让我沉沦得更深。
电子烟的危害,远超我的想像。根据卫生部数据,截至2025年6月,调查发现市面上超过70%的电子烟产品含有非法成分,包括甲基苯丙胺(冰毒)及合成大麻素等毒品。2024年的调查显示,高达80%的毒品滥用案件与电子烟有关。
开放式系统的电子烟,更让不法分子轻易添加毒品,难以被父母或执法机关察觉,成为毒品走私与青少年滥用的新工具。
烟的代价:惊魂与伤痕
旅行期间,电子烟也给我惹了不少麻烦。在新加坡转机时,我因忘了丢弃电子烟,被当局搜查,收到警告与罚单。更惊险的一次,是在寮国抽电子烟被带到“警局”,经历一场惊魂,所幸最终脱身。这些经历,仍不足以让我戒断。
后来,我被诊断为躁郁症患者,烟瘾成了我逃避情绪的出口。
最后的觉醒:挣脱怪兽的枷锁
直到一年多前,一个内心的声音(或许是上帝的提醒?)对我说:“不要再抽了。”我听从那声音,下定决心戒烟。
过程不易。烟瘾发作时,我靠深呼吸、祷告、以及戒烟口香糖来熬过。嚼完一整排口香糖,我仿佛重生,终于挣脱了那头吞噬我健康与意志的怪兽。
戒后反思:看清香烟与电子烟的真相
戒烟之后,我才真正看清它的危害。当年我咳嗽至气喘如牛,X光片显示肺部已有小洞,西医诊断为不可逆伤害,所幸中医帮我舒缓了症状。
比传统香烟更可怕的是电子烟。它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增加心脏病与中风风险,还极易让青少年上瘾。马来西亚市面上的电子烟,尼古丁浓度高达3%至5%,属全球最高之一,远远超过传统香烟。
更糟的是,电子烟的设计甜美、包装时尚、口味丰富,极具诱惑力,许多青少年因一时好奇上瘾,难以自拔。
我强烈呼吁政府尽快于2025年内,提呈并通过《为公众健康管制吸烟产品法令》(第852法令)的修正案,全面禁止电子烟的生产、销售与使用。
马来西亚应效法新加坡、泰国、巴西、阿根廷等国,采取果断措施,以法律手段切断电子烟对下一代的荼毒。任何拖延,都只会让社会承担更高的代价。
总结:电子烟不是潮流,而是陷阱
身为一位“前烟民”,我想说:凡是令人上瘾的东西,多半有害,最好远离。香烟与电子烟,都是伪装成快感的怪兽,最终将吞噬你的健康、自由,甚至生命。
戒烟之路确实艰难,但只要意志坚定、方法正确,终能战胜瘾头,重拾自由与健康。
电子烟不是潮流,而是威胁。政府必须立即行动!让我们一起,对抗这头怪兽,守护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