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将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界线给消弭,尤其是社交媒体带来的流量与群众效应,让很多人为了获得关注而将很多原本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在网络公开,从晚餐要吃什么?出门要穿什么?到后来连跟大家道别、探讨家人关系这类属于个人私密的课题都可透过网络成为公共议题,这也形成了如今各种网红效应与网络乱象。

如今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红”的崛起都是靠将自己私人课题公开,不惜暴露自己或是身边人的隐私来吸引热度,这种做法并不在意是否得到正面的评价,只要有人参与,即使是被骂被谴责也是流量,有流量就会红,会带来利益,如此渐渐扭曲了大家对公共课题的认知,“只要我有兴趣,你就要让我知道”成为今天网络吃瓜群众的基本心理。

什么课题需要跟群众分享?哪些问题是自己隐私需要保护?网络吃瓜凑热闹的行为也改变了隐私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分界线,社交媒体是一个回不去的发展,这十几年来所有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已经与社交媒体挂勾,流量与高点击率带来的愉悦及被关注印象使得很对渴望成为网红的人逐渐失去分辨公领域与私领域的能力,在网络找到认同与被网友肯定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中心,更是逃离生活困境与解决自己现实焦虑的慰藉,最终就是迷失了本心,内心得不到满足。

在网络发展前的时代,人们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时,首先是内省,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答案和可能性。如果要向外找寻答案也不过就是透过家人、亲友谘询与了解,得到的解答与回应大概也不会与内心所想的差太多,大家的生活圈即使不大,但内心却相对强大,生活也很踏实,忧郁、躁郁等心理状况似乎也少有听闻。

在社交媒体成为大家生活重心的今天,大家渐渐的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尤其是在流量、不认识的网友留言下,很多人逐渐失去本心,不再聆听自己的内心,把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私人,且内心已有答案的问题抛上网寻找群众的认同与支持,甚至为了满足网友的想法而作出一些与内心相悖的决定与行为。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大家面前是一个模样,但内心却越活越不快乐,越忧郁与狂躁的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要时刻提醒自己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界线,什么时候应该要忽略外在声音,聆听自己的内心,并且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何时可以向外寻求支持和意见,在聆听内心与接受外在意见之间取得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内心才能够得到安定。

个人与公共分界线

再说,很多网路上的民众纯粹只是为了趁热度,看热闹,甚至抱着等看出丑、看笑话的角度留言互动,如果毫无界线的向网友与流量寻找内心的慰藉,这犹如缘木求鱼,没得到慰藉之馀,还可能会沦为大家看热闹的笑话,久而久之更有可能导致出界的行为,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希望大家懂得拿捏个人与公共的分界线,对自己生活的种种,先内省而不是一昧的向外寻找民众的认同和意见,如此可以降低内心的矛盾。对于别人在网络找流量与关注,就别太多在意,无需为他人的疯狂做任何反应,这样所谓的网红就撑不下去,也可以减少网络上充斥的各种网红乱象,让社会回归平静。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