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纳吉率团到中国签署了众多的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引起许多国际和社会关系的讨论。华总总会长方天兴乐观表示,马中两国的最高领导人来往密切,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给华社和华教发展带来更积极的效果。我认为,方会长对华文教育的发展局势实在过于乐观,如果细看国家的资源分配,就会察觉巫统主导的政府对华教态度始终如一。

根据教育部2015年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5943间国小、1296间华小及523间泰小。教育部在2011年的统计报告指出,国小生占了学生总数的75.41%,其次是华小生(20.99%)及泰小生(3.60%)。虽然目前无法找到各源流小学生的最新人数统计,但也能发现华小与国小的数量与实际就读学生人数是不成比例。换言之,华小的学生人数密度过高,而国小学生人数的密度较低。

教育资源偏向国小

方会长寄予厚望的纳吉政府在官访中国前,刚刚公布了2017年财政预算案。当中提到当局将在明年特别拨款6亿令吉提升学校设施。各源流学校分配,分别为国小(2.5亿令吉)、华小(5000万令吉)、泰小(5000万令吉)及教会学校(5000万令吉)。显而易见,政府把教育资源偏向国小。就连涉及5万名儿童的国家学前教育计划,也获得政府8500万令吉的拨款,就知道华小和泰小在国家资源分配上的窘境。另外要注意的是,国家主流教育外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与独立中学,同样没有获得公平拨款。

很多人对中国崛起充满希望,认为中国的崛起意味著政府需要培养更多懂中文的人才,因而有利我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政府对外的国际贸易和外交政策与国内长期受族群政治影响的教育政策,未必是一致性的逻辑发展。

如果像方会长所说的,政府准备引进中国教员来马服务,那我们应该要提问的是:为什么政府不承认独中、台湾或中国毕业生的文凭?难道这些学生的华文水平不足以应付政府的要求?他们无法协助提高国内谙华文官员的数量?或谙华文的他们为什么不去申请成为官员?

如果你揭开政府财政预算案的谜底,就不会对他去中国签署协议,或是引进中国教员而有种“华文教育渐入佳境”的错觉。马中友好与华教何关,因为一切都是外交和贸易政策而已,并不会改变华文教育在国家资源分配上的边缘地位。

古燕秋

时事评论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