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两名操作员在西班牙潘普洛纳市的大众汽车工厂工作。(法新社档案照)

(阿姆斯特丹25日讯)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承受美国关税和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诸多挑战之余,如今又面临新的危机:由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供应的车规晶片可能出现短缺。

法新社报导,荷兰政府于9月30日援引冷战时期法律,接管了这家工厂在荷兰的安世半导体,使荷兰与中国政府的紧张关系陷入僵局。

多家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已警告,晶片短缺将迫使欧洲的多条生产线停工。

安世半导体是什么公司?

安世半导体生产二极管、稳压器和晶体管等相对基础却至关重要的技术产品,随著车辆日益依赖电子系统,这些元件不可或缺。

这类晶片主要应用于汽车,也广泛存在于工业部件及冰箱等消费电子领域。其生产流程是在欧洲制造后运至中国进行封装测试,再重新出口至欧洲客户。
 
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曾隶属电子巨头飞利浦(Philips),于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

但荷兰政府于9月30日采取不同寻常的举措,动用1952年《商品供应法》接管该公司。

作为回应,中国禁止将在中国完成封测的安世半导体晶片,再出口回欧洲市场,引爆新的地缘政治紧张。

为什么汽车行业如此脆弱?

据德国金融日报《商报》(Handelsblatt)报导,安世半导体供应欧洲汽车工业49%的电子元件。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本月警告,生产将受严重冲击,称没有这些晶片,欧洲汽车供应商就无法生产供应汽车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这将导致停产风险。

仅就德国而言,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预测产量将下降10%,并警告“最坏情况”下可能减产30%。

汽车制造商如何应对?

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Volkswagen)警告,不排除“短期”停产可能,同时强调正在寻找替代供应商。

虽然安世半导体未直接向大众供货,但其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使用安世晶片。

德国的博世公司(Bosch)向法新社表示,其工厂“尚未缩减班次,但正在萨尔茨吉特工厂做相应准备”。

法国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Valeo)则指,就“所有零部件”而言,他们对“未来几周”的供应情况“有清晰预判”。

该公司表示,已找到每年从安世半导体采购的“95%的零部件”的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尚未获得客户的批准”。

供应链困境如何解?

另一家法国零部件供应商OPmobility指出,安世半导体晶片虽应用广泛,但技术并非“独有”,因此“易于替代”。但供应商必须获得汽车制造商对新产品的认证,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称:“供应商正疯狂寻找替代方案,但这些企业无法一夜之间扩建产能。最坏情况下,困境可能持续12至18个月。”

但他强调,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封锁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后,“无论是管理层还是采购团队都已学会了更加重视供应链问题”。

但杜登霍夫同时坦言:“100%防范供应中断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代价将极其高昂。”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