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日讯)为提高近年来低迷不振的生育率,中国官方近期不只祭出育儿补贴,也关注强化托育服务。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周日头版刊文,强调要增加普惠托育服务的供给,如在社区加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幼稚园开设托班,满足家长诉求。
台湾中央社报导,《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托育服务如何更普惠?〉一文,报导引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以及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落实好惠民政策”,强调做好托育服务的重要。
报导指出,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30%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主要诉求是价格实惠、就近入托、服务品质有保障等,要满足这些诉求,关键在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报导引述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政策与进展,要发挥中央资金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

报导又指,要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推进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地方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服务,在既有居住区中多措并举补充托育服务设施,加强存量闲置房屋和设施改造利用,新建住宅小区同步建设配套托育服务设施。
中国卫健委也鼓励各地将发展托育服务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气热实行民用价格等优惠措施和相关税费减免。此外,卫健委也会制定托育服务的相关规范,并促进医育结合,加强服务品质与相关人员培训。
日前中国官方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将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每年发放3600元人民币(2139.37令吉)至年满3岁止,并追溯至今年1月1日生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黄炜当时表示,仅靠经济补贴难以完全解决育儿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和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支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