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行者】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默默付出,不求掌声,他们的善意善行,也许渺小,却能像微光一样,温暖人心。《东方日报》推出《微光行者》系列,通过分享身边平凡却动人的故事,点滴温暖的善意,希望能如同一缕微光,照亮他人,也温暖世界。
00后女青回流家乡创业永平,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认识这座小镇,把有趣的故事带给有趣的人,她串联多家在地商家,把小镇风景、人情与祝福一并封入福袋内,让外地朋友能够通过扫描福袋上的二维码认识永平,获取打卡景点、美食及伴手礼等资讯,推动在地文创经济发展。
命名为“‘袋’来永平”福袋企划是由“好啦顺利”传统糕饼铺的负责人张嘉儿(24岁)所构思并发起,该企划成功串联9个在地商家参与,并在9月份推出首批限量的5000份福袋,获得在地社团和民众的支持。
张嘉儿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娓娓道来发起该企划的初衷,希望能够通过福袋让外地的朋友能够通过福袋认识永平,也让在地居民更了解小镇的特色与文化。
她尤其自豪地表示,自己在发想企划初期,写下了一段颇为温暖的标语,即“我把永平送给你,希望你永远平安”,冀能通过自己的小小举动,让每一位收到福袋的人在忙碌生活中,感受到来自小福州的温暖。
她说,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日益受限,尤其到了佳节,大家往往更倾向以讯息传递祝福,渐渐少有人透过“赠礼”来维系感情,这让她感到十分可惜。
“所以我希望这个福袋是可以作为伴手礼赠予他人的,就是等于看见福袋就能联想起永平,而大家可扫描福袋上的二维码,进入专属网站获取永平必打卡景点、必吃美食及必买伴手礼资讯。”
她也希望借由自身力量,让永平搭上2026年柔州旅游年的列车,推动在地文创经济发展。
“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认识这座小镇,把有趣的故事带给有趣的人,也希望这些‘饼’成为我传递温暖的桥梁,让这份传统滋味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坚持。”
外公外婆当模特拍宣传照 传递幸福滋味
在“‘袋’来永平”福袋中,自然少不了在本地颇为少见的福州传统月饼——“咸囊”与“斗溜”,张嘉儿希望借此让更多朋友能一尝这份传统滋味。
她说,自己在一年前持学生签证到美国生活长达半年,人在异乡的她特别想念家乡的一切,并在回程的航班上有感而发,在笔记本写下了:“希望能够将妈妈做的福州饼发扬光大”,于是在落地后便付诸行动,包括通过福袋企划让更多永平以外的朋友,能够一尝妈妈的手艺。
张嘉儿透露,妈妈黄慧玲(57岁)花费5年的时间,专研出符合永平口味的福州糕饼,姐姐张嘉榕也学得一手好手艺,一家人各司其职,在小镇推广这份温暖的味道。
妈妈与姐姐负责把关制作福州糕饼,张嘉儿站在前线打造品牌形象,她特别安排外公和外婆充当模特,拍出一系列逗趣又温馨的宣传照,用创意方式呈现传统糕饼。
“我们每天都要熬煮至少20公斤的猪油来制作咸囊和斗溜,顾客打开咸囊时,会看到‘你好,很高兴见到你!’的字样;吃完后还会看到:‘Hola随时等你来,就像家门永远为你开’的祝福语,我们希望每位收到糕饼的人,都能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到温暖。”
传统福州糕饼当桥梁 传递温暖延续传统滋味
毕业于台湾铭传大学烘焙系的张嘉榕(29岁),每天清晨7时就要到巴刹“收集”猪油,随后投入制饼工作至深夜,只为确保食客每天都能吃到新鲜出炉的糕点。
她期盼,自己用心制作的传统糕点,不仅能满足食客的味蕾,也能成为传递温暖与坚守传统精神的桥梁,让这份独特的传统滋味得以延续。
因此,她与母亲坚持传统手工制作,不使用现成馅料,也不马虎对待每一个细节,因此即便加快速度或增加人手,每日仍仅能制作约100盒咸囊与200包斗溜。
“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支持妹妹在永平推广福州文化,也希望“‘袋’来永平”福袋企划能让更多人认识光饼以外的福州传统糕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