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行者】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默默付出,不求掌声,他们的善意善行,也许渺小,却能像微光一样,温暖人心。《东方日报》推出《微光行者》系列,通过分享身边平凡却动人的故事,点滴温暖的善意,希望能如同一缕微光,照亮他人,也温暖世界。
南峇山蕴藏丰富天然资源,是柔州境内少数不需要付费登记也能攀登的山,一名热爱森林的青年亲眼目睹南峇山一棵大树在眼前轰然倒下,触动了心屝,才深切意识到,应该努力将大自然的一切回馈予这片土地。他通过成立“南峇山大自然教室”,让游客除登山健身外,体验多元的生态活动,也促成展开救树计划,冀望能让更多人成为南峇山的“护林人”。
从吉隆坡回流居銮生活后,徐汶挥(37岁)积极投身生态活动,去年创立“南峇山大自然教室”,希望透过生态导览,带领民众走进森林,从基础层面学习亲近大自然与共生知识,再进一步掌握保育生态的方法。
在过去一年,他积极推动各类生态保育计划,包括举办亲子营,带领不同年龄层民众走进大自然,并号召志工展开“救树行动”,盼为南峇山脚重现绿荫。
身为南峇山脚Kaki Gunung Lambak Temola负责人的徐汶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该自然教室对外开放的项目包括体验露营、接触动物、蜂蜜采集、小溪抓鱼、登山以及夜游观星,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民众参与,可一家大小前来体验。
南峇山大自然教室通过森林探索、水源体验以及动植物观察,带领参与者认识生态并尊重自然,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让南峇山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户外课堂。
徐汶挥说,在与大自然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五个阶段,第一步就是要让民众愿意踏入森林中,再建立与动植物之间的连接,再有了这一层的关系以后,就可以灌输保育知识,让他们懂得从日常中实践环保。
“很多城市来的小朋友在踏入森林的时候,会不愿意席地而坐,他们认为这一切很肮脏,在他们没有喜欢大自然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哪里开始论及环保呢?”
因此,徐汶挥在接待来自不同地区的亲子团时,会通过有趣的交流方式,让孩子们学习与大自然互动并产生精神连接,如此一来,他们才会将环保理念贯彻至日常生活中。
号召志工组队展开救树行动 冀登山客一同护林
谈及创办大自然教室的初衷,曾从事室内设计的徐汶挥坦言,最初带领民众走进森林时,自己仅仅是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然而,直到年前亲眼目睹南峇山上一棵大树在眼前轰然倒下,他才深切意识到,应该努力将大自然的一切回馈于这片土地。
他说,这一经历也促成救树计划,当时有一名同样热爱山林并具备专业知识的教授与他一同登山时,谈及南峇山脚的树木普遍出现“黑化”现象。于是,他开始号召志工组队展开行动,透过喷洒抑菌剂抑制病害,避免树癌持续恶化。
“我们也希望前来登山的游客,与这座山的连接能够更深层,包括在登山的时候不制造垃圾、不破坏树枝、土壤与水源,也希望前来者能够意识到,这里的环境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靠大家的努力才会有这么好的登山环境。”
徐汶挥笑言,过去曾觉得自己推广森林保育与生态导览是件了不起的事,但随著深入探索,才发现自身仍有很多不足。
“南峇山是柔州境内少数不需要付费登记也能攀登的山,成为民众接触大自然的敲门砖,因此我更有责任去保护好这座山最为原始的面貌,让更多人能够由此出发,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希望,未来能继续成为南峇山的“护林人”,并以各种方式向社区传递保护自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