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夏季旅游季之后,华埠小商业进入冷清期。(图取自网络)

(三藩市27日讯)近日,据三藩市华埠商户向本报表示,过了夏季旅游季之后,华埠(又称唐人街或中国城)小商业进入冷清期。经营纪念品店近20年的陈老板表示,再对比前些年周末人潮一波接一波,现在连假日都冷清,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撑下去变成一种信念。

在华盛顿街(Washington Street)与都板街(Grand Ave.)路口,贩售手工包与茶具的李小姐说,以前每天都有旅行团,现在国际游客少,许多店家靠夏季旅游旺季补足全年收入,现在淡季提前来临,只能缩短营业时间、少请员工。

据美国媒体走访了解,除街会、夜市等活动期间人潮暂时回流外,平日华埠仍显冷清。因国际游客尚未完全恢复,而物料与营运成本却持续攀升,让不少商户陷入两难。

租金上涨加重负担

除了食材、物料等价格飙涨,租金与保险费也让商家喘不过气。根据市府商业部统计,华埠商铺平均月租在过去两年内上涨约一成。许多业主因缺乏长期合约,只能被动接受调整。

经营干货店的林太太说,去年业主要求涨租,不接受就不续约。她不敢搬家,因为这里是老客人基础,换地点等于重新开始。进货成本上升、请人成本增加,做得越多赚得越少,几乎每天都在精算怎么撑下去。

餐饮业情况同样艰难。经营粤菜馆的黄先生表示,鸡肉、海鲜、食用油价格比去年贵了两三成。为了不吓跑老顾客,他选择自行吸收部份成本,但盈利几乎被压缩殆尽。以前开餐馆是养家,现在只是维持。

吁补贴政策更贴近基层

虽市政府推出小商业复苏基金与店面修缮补助计划,但不少业者反映申请门槛高、流程复杂。林太太说,英文不好,表格看不懂,请人帮忙又要钱,最后干脆放弃。

多位华埠商会代表指出,小商户在城市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提供就业,也维系社区文化。他呼吁市府在补助政策上更贴近基层,例如简化程序、提供中文协助,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店家拿得到资源。

商家转型寻新出路

面对眼前的挑战,华埠商家纷纷寻求新出路,茶馆与艺术团体合作推出茶艺体验课,吸引年轻族群;餐厅利用社群媒体推外送与折扣活动,吸引客源。

旅游导览志工刘欣表示,华埠正在转型,希望游客看到除了中餐之外更多元的文化体验。只要人愿意再走进来,这里就有希望。

但多数店主仍处于对前景感到不安,又不忍放手多年苦心经营的局面,陈老板说,家族在这里做生意几十年,希望下一代还能看到华埠的灯笼亮著。对他们而言,撑店不只是生意,更是一份情感和责任。

司徒启雄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