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7日讯)最近几个月,美国民众收到电费单时都大吃一惊,电费一年内上涨近20%,不少人将此归咎于科技公司的大型数据中心,认为这些设施对电力需求愈来愈大,从而推高小家庭的电费。有关问题甚至演变成政治议题,不少政客乘机起哄。
不过美国媒体引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以及国际顾问谘询集团Brattle Group的研究人员指出,大型数据中心其实背了黑锅,更多的电力需求反而有助降低电价。
Brattle Group研究员赫莱迪克(Ryan Hledik)指出,新闻报导经常看到“新建数据中心,所以电价会上涨”这样的说法,但实际是错误的。
基本设施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计算得出,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电力需求激增州的整体电价下降;造成电价上涨的最大原因反而是基本设施,包括电线杆、电线以及其他设备的成本,再加上维护这些设施的成本,都推高了电价。
例如,北达科他州(North Dakota)过去一年电力需求增加了近40%,表面原因是资料数据中心的激增,但经过通胀调整后,电价每千瓦时(即每度)实际下降约3美分。弗吉尼亚州(Virginia)也是全美资料中心枢纽之一,电力需求成长了14%,电价每度下降了1美分。加州(California)电力需求下降了数个百分点,但电价每度却上涨最少6美分。
这个发现与传统观念完全相反,因为经济学的基本入门课程里都说明,当需求上升,就会导致价格上涨。
维护成本逐年攀升
然而电力市场与其他经济市场不同,电力系统中的大部份成本,并非来自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即经济学者所说的变动成本。相反它的最大的成本是固定成本,也就是维护保持电力供应的庞大电线杆系统。
由于美国这个电线杆系统已经老化,同时承受著来自野火、飓风及其他极端天气的压力愈来愈大。
政界人士一直争论认为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电价。
但这个研究发现这些再生能源的营运及安装成本,自2005年以来下降了35%。但电网中用于传输电力的巨型电线、电线杆等基本设施成本却在飙升,在过去20年几乎增加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