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取自胜捷企业官网)

您应该没有听过“宿舍股”吧?

在大马股民眼中,投资常围绕银行、科技、数据中心、建筑、手套和种植股,偶尔涉猎新加坡的银行或产业信托股(REIT)。但在新加坡交易所,还有一个鲜少被注意的分支领域,却深刻影响著区域劳动力与教育市场,宿舍产业。这里说的不是廉价宿舍,而是专为需求而建的“专属宿舍”(Purpose-Built Accommodation),包括工人宿舍(PBWA)和学生宿舍(PBSA)。

它既是外籍劳工的合规居所,也是国际学生追求安全、便利与社交环境的选择,因而被视为“劳动力与教育出海的基础设施股”。

你知道吗?

最知名的名字就是胜捷企业(Centurion Corporation,OU8)。在2025年9月18日,该公司作出了一个重大动作,把14个高收益资产打包分拆,注入新成立的胜捷企业产托(Centurion Accommodation REIT,CA-REIT)。这些资产横跨新加坡、英国与澳大利亚,包括工人宿舍与学生公寓,总床位超过2万4000个。这项操作一方面让OU8释放现金,降低财务杠杆,但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市场对胜捷企业的认知。

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在分拆之前,胜捷企业自身的运营规模是何等庞大:截至 2025 年6月 30日,公司合共管理37 个运营物业,总床位7万零291张,覆盖新加坡、中国、大马、英国、美国、澳洲等地。

这份数据长期支撑著胜捷企业产托被视为“新加坡最大规模的宿舍资产持有与运营商”的地位。

但在胜捷企业产托成立后,床位的所有权转移至REIT,也就是说,胜捷企业不再是最大资产持有者。真正的“地主”变成了胜捷企业产托,而胜捷企业则转身成为发起人与管理人。

这并不是单纯的角色转变,而是商业模式的根本转型:从资产密集型企业,转变为轻资产、靠管理费与开发输出来创造价值的企业。

这也是其股价在9月出现波动的背后逻辑。投资者对胜捷企业的短期承压有两个担忧。其一是盈利结构的改变。

胜捷企业产托上市之后,胜捷企业不再直接享有14项高收益资产的租金现金流,而是通过管理费与潜在的资产注入机会来维持收入,这种转型需要时间让市场适应。

其二是估值的重估。原本市场给予胜捷企业产托“资产持有型”的估值基础,但转型为管理人后,市场会重新衡量其盈利可持续性与增长空间。

从长期来看,这种转型并非全然负面。胜捷企业产托虽不再是最大资产持有者,但凭借胜捷企业产托,它能以较低资本扩展宿舍项目,再注入REIT,形成“轻资产开发 + 管理收入”的循环。

这种模式其实借鉴了新加坡房地产开发商与REIT的成熟体系,开发商负责开发与培育资产,REIT负责长期持有并派息,而开发商则收取管理与开发收益。胜捷企业正是在尝试把这一套模式移植到宿舍产业。

总结来看,胜捷企业产托是资产持有者,胜捷企业产托则是运营与管理中枢。对马股投资者而言,胜捷企业并非传统地产或REIT,而是借宿舍这一细分市场切入全球学生流动与劳工迁移趋势的公司。短期内或许面临估值调整,但长期它代表了宿舍产业由“重资产”走向“轻资产”的实验,也是一则另类投资故事。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

傅炆邦

作者是资深资本市场专业人士,拥有多年投研与前线交易经验。曾任两家知名投资银行分析员及持牌交易员。长期活跃于投资教育领域,提供一对一培训,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研究与培训服务。同时担任新交所学院讲师。也曾在大马首家华语财经电台节目担任嘉宾DJ,解析股票动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