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AI)狂潮下,最火红的晶片股非英伟达(Nvidia)莫属。但就在投资人还沉醉于财报一次次超预期的同时,最新传来一个消息:中国监管部门指控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对其 GPU 市场主导地位展开调查。

市场第一反应当然是紧张:这会不会是压垮英伟达股价的新变数?

你知道吗?

英伟达在 AI 晶片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80% 以上,尤其在高端 GPU(如 H100、A100)几乎没有对手。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科技依赖的问题,更是国家安全与产业自主权的问题。

因此,所谓“反垄断调查”,其实不仅是市场公平交易的议题,更是中美科技博弈中的政治与战略动作。

许多投资者一听到“调查中国市场”,就担心英伟达会失去大客户。但从财务结构看,情况其实不一样:

  • 在2023财政年,中国贡献辉达总营收21.4%;
  • 到了2025财政年,比例已经下降到约 13%。

这意味著,即便中国监管真的出手,对英伟达的整体盈利冲击也有限。为什么占比下降?

  1. 美国出口管制:限制了高端 GPU(如 A100、H100)对中国的出货;
  2. 替代市场崛起:美国、大型云商、欧洲、中东等地区的需求爆发,分母(总营收)快速扩大,使得中国区比重被“稀释”。

简单来说,虽然中国市场依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英伟达的“命门”。即便监管施压,对整体盈利冲击估计仅2%至3%,属于可控范围。

财报趋势:爆发后的稳健成长

再看市场共识财报预测,英伟达的成长曲线依旧亮眼:

  • 营收:从2025财政年 的 1305 亿美元,一路攀升到2028财政年 的 3204 亿美元,三年几乎翻倍。
  • 净利:同期从743 亿美元增长至1780 亿美元。
  • 净利赚幅:维持在53%至57% 的超高区间,证明辉达的定价权与技术护城河依旧牢固。

虽然成长率会从129.8%放缓到15.6%,但这不是“见顶”,而是从狂飙期迈向稳健期。

对投资者来说,重点不是担心成长趋缓,而是要看到英伟达的财务曲线依然向上。

潜在影响:利空还是机会?

短期来看:

  • 市场情绪会受到冲击,股价可能出现回调压力。毕竟,监管与反垄断调查的新闻,总是会触发避险卖盘。

中期来看:

  • 中国可能要求英伟达调整定价模式,或推动更多本土替代(如寒武纪、中科曙光)。这可能压缩英伟达在中国的毛利赚幅,但对整体盈利的拖累,预计不超过 2%至3%。

长期来看:

  • 英伟达的成长主轴,早已从中国转向美国、欧洲、中东的数据中心与 AI 基建扩张。只要这股潮流不变,英伟达的基本面逻辑依旧坚固。

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不是财务报表上的直接打击,而是情绪面的震荡。投资者真正需要理解的,是英伟达的成长曲线早已全球化,并非依赖单一市场。

我的结论是:

  • 短期:股价波动加大,但跌幅有限;
  • 中长期:AI 浪潮继续推升辉达,反垄断调查不会改变基本趋势;

对投资者而言,这更像是一次测试信心的杂音,而不是基本面的崩塌。能在恐慌中冷静布局,往往才是赢家。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

傅炆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