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散户投资圈,近期被热议的小型股之一是 BigBear.ai。这家公司名字或许还不算家喻户晓,但背后的主题却让人无法忽视:人工智能(AI)和国防安全。随著全球进入地缘政治动荡周期,加上市场对 AI 相关公司的高度关注,BBAI 这类“AI 军工结合”的小盘股,瞬间成了 Reddit 与Stocktwits等平台的热门话题。
你知道吗?
BigBear.ai主营业务是为美国国防部、情报单位和关键基础设施提供 AI 驱动的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它的软件能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模式,用于战场态势研判、物流优化、网络安全防御等场景。换言之,BigBear.ai 并不是做消费级 AI(如聊天机器人),而是切入防务科技。这是一个门槛极高、客户粘性强的市场。美国政府对国防 AI 的投入逐年增加,为BigBear.ai提供了潜在的订单。
那为何BigBear.ai会突然火起来?首先,它正好踩中当下最敏感的主题:“AI结合军工”。在中东局势紧张、台海风险升温的背景下,资金自然会去追捧和防务科技相关的公司,而BigBear.ai的业务正是两者结合。
其次,它的体量很小,大涨之前市值约 4 亿美元,在庞大的 AI 板块里只是“小不点”。正因为基数低,只要有资金涌入,股价的波动往往比大公司更夸张。
最后,散户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在很多的论坛及投资社群里,BigBear.ai 的讨论热度和看多情绪都处于高位,成为典型的“人气股”。
主题撑腰,业绩尚未跟上
不过,如果拉回基本面,情况就没如此亮丽了。2024 年,公司营收约 1.58 亿美元,比前一年略有增长,说明业务还在放量。但它依然在亏钱,核心净亏损接近 1.8 亿美元,距离真正盈利还有很长的路。
第2季财报显示,收入 3250 万美元,按年下降 730 万,原因是部份军方合约延迟或被削减。净亏损高达 2.29 亿美元,其中包括衍生品估值变动和 7100 万美元的商誉减值。调整后扣除利息、税务、折旧、摊销之盈利(EBITDA) 为 -850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更差。管理层也承认,过去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未来必须拓展更多市场。

现金流方面,BigBear.ai 在 2023 年 1 月通过一笔 2500 万美元的私募融资补过血。截至最新季度,公司账上现金约 3.91 亿美元,净现金转正,创下历史最强资产负债表。
但必须看到,这些资金大多来自资本市场,而非持续经营赚到的钱。如果未来还是翻不了身,就很可能还得继续靠市场拿钱。
技术落地与扩张尝试
BigBear.ai并非空有概念,它的产品已经有一些应用:在美国边境,部署了超过 2000 台生物识别设备,覆盖 25 个机场和 500 多个通关点;其指挥控制系统ConductorOS已在美军演习中用于无人机集群作战;在造船与供应链管理上,Shipyard AI 也开始落地。国际上,公司与阿联酋 IHC、巴拿马Narval控股合作,切入港口与货运安全管理。
这些案例证明,BigBear.ai的技术并非“PPT AI”,而是确实在国防和基础设施层面开始发挥作用。
总结:
BigBear.ai 的炒作价值大于基本面。短期因 AI 与军工题材叠加,加上散户社群热度,股价容易被推高;但长期能否真正成长,还要看能否持续拿到国防合约。风险在于市值小、亏损持续,一旦资金退潮股价可能急跌。整体而言,BigBear.ai更适合高风险投资者短线参与,而非稳健型投资者长期重仓。
一句话总结:BigBear.ai是一匹在散户社区被高声呐喊的小黑马,能不能跑远,得看它能否跑出业绩。它值得关注,但更适合“轻仓、快进快出”,而不是重仓押注。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