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园丘长大的缘故,加上兴趣使然,让文史工作者陈亚才从10多年前开始钻研兴都教文化,近5年来再进一步做了多场专题演讲,未来也计划编写一本书籍,以中文介绍马来西亚兴都庙,与人分享兴都教的相关事迹。

提到陈亚才这一名称,对广大民众来说并不陌生,他除了是文史工作者,也是隆雪华堂执行长、时事评论员,同时也对兴都教及兴都庙甚有研究。

不少人问过他,亦好奇他开始钻研兴都庙和兴都教的原因,实际上主要的基础,是源自于他小时候在园丘长大的体验。

那时候,他与巫裔和印裔生活一起,没有种族的隔阂,彼此相处得很愉快;他经常趁著大宝森节或其他节庆跑到庙里,感受节日与游行的热闹,或者有时候寺庙整修时,也会跑到庙里凑热闹,那是他童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陈亚才说,长大后开始进行导览工作时,发现到大家虽然常说马来西亚是多元社会,但真正理解的并不多。

“正如国内到处都是兴都庙,惟实际上很多人不曾走进兴都庙,另外有些人一看到兴都庙,则会形容满天神佛,却搞不清楚当中的文化背景。”

“后来我想到既然国内都有不少兴都庙,加上本身也有园丘背景,以及懂得一点泰米尔文,对理解兴都庙来说,应该比较容易入门,因此我开始摸索和了解兴都庙,包括去看参考书,进行实地考察。”

计划编写书籍

“大概5年前,我觉得时机成熟后,就开始了有关兴都庙的专题演讲,也带人实地考察,反应相当鼓舞。”

他说,钻研兴都教和兴都庙纯粹个人兴趣,例如他经常从事建筑导览和文化古迹的事务,兴都庙也是宗教建筑;而在国内比较方便的是有很多兴都庙,加上有不少兴都教的庆典,供考察。

他表示,目前正在收集资料,计划编写一本书籍,以中文介绍大马的兴都庙,与别人分享如何欣赏兴都庙,了解兴都教所供奉的神及相关背景,包括兴都教的经典及主要的神祇等,同时也提及分布全国的兴都庙,以方便民众自行去参观。

通晓泰米尔文 有利研究工作

陈亚才表示,兴都庙及兴都教研究工作所面对的困难,主要是语言障碍,若能够通晓及掌握泰米尔文,相信将提供更大的方便。

他指出,有关兴都庙和兴都教的中文书很少,主要都是以英文书为主,包括网站资料亦是,然而兴都教的翻译,却不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广泛,即是经典翻译不会少,但却未比圣经等的版本及语文之多。

“另外,在大马正统兴都庙里,宗教师要受过正统训练,而国内大规模的兴都庙至今大部分宗教师都来自印度,工匠也一样,都是直接从印度聘请。”

“有些印度宗教师会说英文,尚可沟通,有些宗教师待在国内时间较长,甚至会说马来语,但绝大部分只懂得自己的语言,如此一来,就会产生沟通上的障碍。”陈亚才通晓些许泰米尔文,因此在研究的工作上,不时会通过有限的语言掌握,进行沟通。

他说,当书面资料变成匮乏,相对而言实地考察就是另一种方式,通过与宗教师或工匠谈话,以取得更多资料。

走前一步 促进文化交流

陈亚才说,马来西亚得天独厚,汇聚多种文化,但较可惜的是,大家理论上、口头上会说多元化是资产,但真正跨族群相互欣赏却只是少数。

他续说,华裔到清真寺或兴都庙,印裔到华人寺庙或参与华人文化活动的互动交流,多是被动式,如学校的安排,实际主动去参与和了解的比例并不高。

“正如很多人经过清真寺,但相当多人不曾进去清真寺。”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本身并非信仰某个宗教,为何要到该宗教场所?其实我有时候都会提醒说,这并非传教,也没有尝试说服他人改变宗教信仰,纯粹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和交流。”

“如果有人过程中遇到比较不自在和不方便的部分,也没有问题,就遵从个人的信仰,主要是从文化的角度多认识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族群。”

他也表示,每个宗教会有各自的习俗、习惯或禁忌,如参观兴都庙,得在祭拜的时候去,因为那时候它才开放,但清真寺刚好相反,得避开祈祷的时间,所以参观清真寺需在非祈祷时间去参观。“每座庙有它的特性和规定,慢慢就会习惯和了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