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打,许多人都会想到很血气方刚、很凶、很生气,但打斗的过程其实也可以是有趣、好玩、放松的。”方玠瑜将法国戏剧大师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的游戏核心融入教学里,以游戏方式做暖身,让大家抱著游戏的心态进行打斗。图为方玠瑜与助教向记者展示“打斗”技巧。

看著戏里精彩的打斗画面,心中的英雄魂都被唤醒了,莫不希望自己武功高超,又超级“耐打”!事实上,只要懂得技巧、借位、音效等,就能达到接近真实的打斗效果。“打得跟真的一样工作坊”是个武打演员工作坊,以假打呈现出真打的效果,就连零基础的普通人也能办到。

“打得跟真的一样工作坊”以舞台打斗做为教学,以假打呈现真打的效果,并将英、美两式的优点融入教学中,使整体显得更真实、安全、有效。左起为刘又菡、方玠瑜、刘冠林。
“打得跟真的一样工作坊”以舞台打斗做为教学,以假打呈现真打的效果,并将英、美两式的优点融入教学中,使整体显得更真实、安全、有效。左起为刘又菡、方玠瑜、刘冠林。

“拿起拳头,面向伙伴。拳到耳边,挺胸…”打得跟真的一样工作坊教的是舞台打斗(stage combat),当中包括一般能想像到的出拳、踢、踹、摔倒、昏倒等,还有打斗戏中的关键之一——痛反应。工作坊导师方玠瑜表示,这些打斗都是假的,“挨打”的那一位需要演得像被打到一样,当中含有一些默剧的成分。“挨打的需要配合对方出拳的速度、动力,身体反应必须在同一个节奏上。如果对方挥拳很快,但你的反应是缓慢的‘啊!’速度没有配合上,就会显得很奇怪。”她续说,打人的要打得好,痛反应的也要痛得好,两者才能完成一个打斗的画面。

首次来马授课,方玠瑜将工作坊设为基础课,教会大家怎么打人和被打,以及舞台打斗中正确的节奏、动力等元素。工作坊会先把动作分解,让大家一组一组学,之后将动作连贯在一起。“我不想把大家塑造成一模一样的样板,无论是打人或被打,都可以有自己的格式,可以很优雅,也可以很粗犷。”她指学生来自不同领域,可能是演员、舞者、表演工作者或上班族,并非人人都有武术背景。大家的“质感”不同,速度也不同,她希望大家能跟随自己的质感出发。

融入英美舞台打斗优点

除了习武背景,方玠瑜也曾向英国和美国的两位舞台打斗老师学习,并且将之融入教学当中。她指,美国的舞台打斗比较自由,对于音效差别并不太在意,大多以方便、简单、快速可以做到为原则;英国则讲究细节、音效。不过,美国舞台打斗讲求以身体动力带动音效;英国则以较为保险的方式来进行,遮掩动作会比较多。方玠瑜表示不会在课堂上强调美式或英式做法,而是会把两者的优点合并起来。“最重要是好用、安全。”

在教学时,方玠瑜会把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做教学,并会与助教先行示范,让学生观摩一轮再开始练习。
在教学时,方玠瑜会把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做教学,并会与助教先行示范,让学生观摩一轮再开始练习。

此次课程著重在上半身的武打教学,分4天进行。第一天以出拳为主,探讨出拳的各种角度以及各种发出声音的方式。方玠瑜分别示范了拍击手掌、大腿和胸口3种拍击方式,发出3种代表不同动作的音效。第二天则以巴掌作为主体,搭配简单的摔倒或昏倒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素材可以玩。”第三天教如何做出重痛反应,比如抓头发、掐脖子、被打到在地上,然后被对方踩手等。最后一天则让大家把前3天学习的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展现一连串流畅的对打动作。

保持安全距离 “被打”也可以很好玩

在演摔倒或昏倒时,许多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直接倒下,但摔倒时人们惯性会用手去撑,这样反而更容易受伤。因此在教导摔倒或昏倒等动作时,方玠瑜会把动作分解,减慢大家的速度。随后还会在游戏中加入这两种元素,循序渐进地让大家把这些动作烙在身体记忆里。她强调,安全是这堂课最大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会不断提醒大家与伙伴之间需要有眼神对焦(eye contact),并保持安全距离。

学生会在工作坊中运用到一些不常用的肌肉群,因此方玠瑜特别注重暖身运动,会带领学生做足暖身,以免肌肉拉伤。
学生会在工作坊中运用到一些不常用的肌肉群,因此方玠瑜特别注重暖身运动,会带领学生做足暖身,以免肌肉拉伤。

虽然不断强调安全,课堂上偶尔还是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只要你稍微有点涣散、没交流就出手,或是对方还没准备好,可能真的会被打到。”她曾经在某次课堂中发现某个学生“被打”的痛反应演得很好,后来才发现对方当时是真的被打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该名学生被打完后,马上就摸嘴角,然后舔一舔,“他当时表情真的很细致!”所幸当时只是小擦伤,方玠瑜还要求对方如觉伤势无碍,便可回忆刚刚的身体反应,以帮助他之后在被打的情景中塑造更好的痛反应。她继说,如果发生擦伤事件,就代表安全距离或专注力不够,需要更谨慎一些。

在这个工作坊里,学习时一般是两人一组,角色不断互调,让两人都可尝试“被打”和“打人”的滋味。方玠瑜笑说,按照授课以来的观察,有些人天生适合“被打”,也有人天生适合“打人”。“有些人就是有这样的特质,他在‘被打’时,你会忍不住同情他,觉得好可怜;但他‘打人’时,也会有一种弱者想反抗的感觉。”助教刘冠林说,大部分人来上课时,都抱著想“打人”的心态前来,但也有人在课堂中发掘到“被打”也很快乐。“‘哎哟!’‘好痛啊!’他们才发现被打也可以‘很爽’。”

台湾不乏上班族学员

或许受宣传方式的影响,首次在大马授课,大部分学生都是演艺界圈内人,但在台湾则有不少上班族报名参与。“可能是大家内心都有一个侠客梦吧!”助教刘又菡笑说,虽然这门课对一般民众没实际用途,但能满足他们对武打场面的好奇,也可一圆自己的英雄梦。

刘冠林透露,学员一般会在第一堂课后有同样的感受——肌肉酸痛,尤其是背肌、腰部和大腿位置。一般上班或进行表演都不会用到背部肌肉,但课堂上讲究弹性,需要不断重复挥拳、训练下蹲动作等,动用到平日不常用到的肌肉群。“很多学员隔天会跟我说,走不下楼梯。”方玠瑜补充。此外,“被打”的学员也会因一直甩动颈部而感到脖子酸痛。因此每次授课前,方玠瑜都会带领学员做足暖身运动,以避免发生肌肉拉伤问题。

在进行对打之前,方玠瑜会先让学生不断重复一组动作,除了唤醒身体记忆,也纠正他们的姿势,以确保达到真正的打斗效果。
在进行对打之前,方玠瑜会先让学生不断重复一组动作,除了唤醒身体记忆,也纠正他们的姿势,以确保达到真正的打斗效果。

“不少民众在上完初阶班之后,就会马上问进阶班是什么时候。他们很好奇,很想继续精进。”方玠瑜认为,或许是工作坊以两人一组上课,在有互动的情况下,自然比有氧操有趣得多。不过,她建议学员上课时经常更换不同伙伴,让身体适应不同人的身体质感,打开不同的感官和身体空间。有些学员会在课后发电邮给方玠瑜,表示发现自己的反应变快,身体变得灵敏,甚至是对肌肉觉察的提升。“虽然他们平日不需要‘打人’,但能得到这样的回馈也挺开心的。”

不过,对于零基础又想当武打替身的学员来说,或许就是一件憾事。方玠瑜解释,完成这个工作坊后,学员可参与普通的影视或剧场演出,但基于没有武打底子,无法当替身演员。“想当武打替身,这个年纪已经太迟了,就连我自己也是学了超过15年,如果本身是武行出身的,则还有这个可能性。”

除了上班族,学员当中也不乏有武术背景者,包括行内的武打替身和格斗选手前来参与。“格斗选手或许是抱著好奇的心态前来,但武打替身则是抱著自我增值的心态来上课的。”该名武打演员经常被批很怪,才会来上课,而一般问题都出在“痛反应”。她表示,无论是拥有空手道、跆拳道还是武术背景,一个演员不可能永远都是英雄,在一部戏里可能有打人和被打的画面,因此痛反应是一个演员必学的技能。

让打戏更真实

“打得跟真的一样工作坊”是由本地艺术空间“闹剧场”所主办,负责人邓壹龄认为本地演艺界在武打这一块有所缺失,因而将这个工作坊带到大马。“这或许大马开国以来第一个给演员的武打工作坊吧。”她说,本地影视开始蓬勃,渐渐有动作戏的出现,但这些动作都相对显得虚假,大多以借位方式完成。“有时想做一个打架的画面,也不知从何下手,需要又迁就又怎么样的…非常尴尬。”她补充,本地虽有不少特技员,但没有武打演员;加上本地没有懂武术又是演员的人,无法填补这一块的空缺。

此次工作坊限定名额30人,但报名人数远远超出这个数目,让邓壹龄倍感惊讶。“反应真的很好。”她笑说每次办课程都担心没人来,但每一次的反应都不错,第二次开办的反应会更好。她希望往后每年都可以办一次武打工作坊,让大家不断进修,完成初阶班后,下一次再上进阶班。

“身为一个演员,我们不能一直给,也需要有东西进去,就像保养车子一样。”邓壹龄指演员处在被动状态,主要看导演有什么类型的戏,因此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行。“一个演员不应该只会一样东西,应准备好自己应付各种表演任务。就算不是演动作片,一般的电影或电视剧经常会有生气、扇巴掌等画面,需要学好这些技巧,融入表演里。”她想改变大众对演员刻板的印象——认为演员没文化,她认为只要继续自我增值,本地演艺界必定会有所提升,达到另一个境界。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