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爷曾经评论卢国沾(Jimmy Lo)歌词为“返璞归真”。依我浅见,大概就是有什么音填上什么字,而且表现手法不加修饰。这个写作手法很直接,不需要营造词的氛围。虽然也有人认为比较单调,而且比较属于七八十年代的早期广东歌词的写法。来到21世纪已经快过完二十五年的今天,广东歌词文学发展从“以诗入词”/“以新诗入词”已经变成可能“以散文入词”,这个直接的写法也就少见了。
心水清的朋友,大概猜到标题是借用沾Sir写给罗文的〈前程锦绣〉(小椋佳作曲)。印象中一些节目若是群星大合唱,这首也是常常获选的歌之一,而且歌词易懂也便于记忆:“斜阳里/气魄更壮/斜阳落下/心中不必惊慌/知道听朝天边一光/新的希望/互助互励又互勉/哪怕去到远远那方/前程尽愿望/自命百炼钢/泪下抹干/敢抵抗高山/攀过望远方/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于苦海翻细浪/藉著毅力/恃我志气/总要步步前望”。
若拿硬笔或毛笔用正体汉字把歌词认真写一遍,觉得写得不错的版本贴在书桌旁或墙壁上,确实是很好的激励与鞭策。只是每个人贯彻的方法不尽相同。说真的,以现代人住得很靠近但冷漠的城市生活模式,“互助互励又互勉”是不容易做到的。若说到“知道听朝天边一光/新的希望”,现在我们联想到的,可能是以电子形式传来的各种好消息。亦舒书迷可能马上联想到《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
每次听到“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等于苦海翻细浪”,总会想起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为客户修稿的画面。改什么图、哪些字需要更动等等等,而且一些比较辛苦的案子总是会一直惦记多年。哪怕需要熬夜赶工,“总要步步前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因为知道这个夜晚完工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天边一亮就是崭新的一天,而且不需要为昨天的修饰工作继续苦恼。
拿笔写字画稿也算是辛苦,但总觉得乐手更辛苦。有些录音师喜欢大半夜录音,若吉他手和贝斯手需要一整天在录音室“扎营”录了又改,改了又录,“自命百炼钢”的一双手弹得长茧也必须继续奋斗把歌录好录满,因为第二天重录的感觉不同了,重新再抓当天的音质和感受可能又耗上一些时间,还不如趁天亮之前录完它。
会计系毕业的友人多数说,以前在审计公司上班时早上上班、半夜下班,“知道听朝天边一光新的希望”最好是遇上不需要上班的周末或公众假期,因为新的希望就是睡个大头觉之后周一开工再拼过。
在新加坡一天亮就吃云吞面,想起“欢喜哥”许绍雄也曾经拍过在小贩中心吃面的节目,想起冷面笑匠冯淬帆居住多年的林口也有很好吃的港式干炒牛河,想起已经离去的至亲,我就知道需要振作而且“泪下抹干/敢抵抗高山/攀过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