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所蕴含的意义,来自于长久下来,人们不断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而来,因此创造了建筑景观、生活方式与习惯等,甚至是引发城市、国家改革的革命思想等。当社会情境发生转变时,这些部分旧有的内涵会跟著消逝、变迁,或者呈现新与旧的交杂,因而赋予城市生活不同面貌。因此,如果我们抽像一点来看,一座城市就像是浮现著这些新与旧景观的聚集处,世代沉积著。

而这些城市的遗迹或者概念,可能离我们很遥远,或者我们从来没有机会认识,究竟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我认为透过对于它们的理解,能够拓展我们对于公共性的想像。什么意思呢?

公共性启发

我们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地,都必须不断地与城市的其他市民,住在此城市的他人互动。比如,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经验,在路上遇到一个随便乱停车的人,我们生气地碎念,“这个人是把马路当作自己家吗?”、“没有公德心”。

可见,在我们心中,隐隐都有著个人与公共间的区分,即使没那么明确,并且时常根据生活情境而定。尤其在我们多元社会的复杂情境下,这种区分可能时常变动,或者局限于某个社群,而不易拓展。

但是,无论我们对于公共有著如何不同的定义,在最低程度上,它都至少意味著,除了个人生活,我们愿意承认他人的存在,并将他们纳入一起共同生活的想像之中。

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一起讨论与面对,在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及未来我们可以怎么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想要面对公共议题的努力,可能因过程中会遭遇到的种种阻碍,比如政治现状所带来的长久区隔等,让许多人可能厌倦了,也削减了愿意理解的强度。但如果,我们先回归到较为日常生活的层次,是否有其他重新认识公共性的方式?

城市记忆点

在此,我们姑且将那些充满城市人们记忆的地方,视为“记忆点”。如果我们宽阔地思考,它可以是一栋建筑,或者是一个街道等。而很多时候,虽然这些记忆点,包覆著多层次的历史痕迹,但受限于具有的历史知识,我们对于它的理解,大概都只能停留在一个短暂的时段。

比如,我们对于巷口的中药店,所知悉的也许是1980年代的历史,但是再早之前,他也许担负著其他社群功能,是我们未能理解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认识一些记忆点,将是我们理解城市丰厚肌理的重要动力。

借由这些一层层的探索,我们也许会发现,在城市之中,彼此其实一直共享著众多共同经验与连结,这些关系,可能不在我们身上,可能是在我们父母辈,或者祖父母辈时有的连结。

比如,在槟城重要的观光景点姓氏桥里,我们会看到那些一条条的木头通道。如果没有多想,会觉得它们的功能大概就只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空间。但是,在1980年代之前,许多木桥具体地作为那些来到槟城的国外船员,从海洋到陆地、陆地到海洋的穿行空间。而在槟城还依赖港口贸易而得以繁荣的时代,木桥的意义便不只局限于社群内部的意涵,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有了某些公共的角色。

记忆点的开拓,有助于让社会大众更加理解,我们城市里所具有的各类价值。而这些点的找寻,不一定局限于那些已被认定为“遗产”的项目,而可更宽广地关注到各种具有历史记忆的载体。而透过将这些不同的点串联起来,让众人重新走踏,我们便赋予这些记忆点当代的连结。

重新认识历史

以槟城而言,近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乔治市世遗机构与槟城环球旅游机构,都开发了许多古迹路线,包括拥有历史价值的乔治市基督教坟墓、盂兰盛会活动,透过带领公众实地踏查,接触到隐含于城市间的记忆点故事。

这些努力,都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公共化有著正面意涵。在2016年,由人民之声所举办的民主路线走踏,更是借由演讲的分享、带领市民重回那些过去槟城市议会对于城市的贡献,以此,市民也重新认识了1950年代曾经有的民选市议会历史。

透过发掘这些过去承载著众多历史记忆的地点,我们或许将会发现,那些不同时代彼此曾经交集的城市记忆,提供了我们面对当代问题时的什么勇气?这样的认识,或许让我们得以跳脱出目前对于现实的想像,稍微拓展我们对于公共的思考,打开我们思考的界线。

潘怡洁

槟城研究院遗产与都市研究组分析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