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仪式上,一众嘉宾在打枪铺社区中心前合影。

(槟城4日讯)植物园议员李文兴认为,56年前,打枪埔是槟城首个大型公共组屋,为此,56年后的今天,它也应该成为槟州首个展开重建的旧社区。

但他也坦言,他知道州政府有诚意推动重建,但仍有一些障碍需要时间克服。希望重建过程中,能保留社区原有的风貌与精神。

他今日为打枪埔组屋56周年特展《家在打枪埔》致开幕词时说,他曾就此事,向槟州首长曹观友如此建议。

他说,打枪埔是槟城首个公共组屋,见证“居者有其屋”政策的实践,也陪伴州内经历两度政权更迭,见证槟城从小岛城市蜕变为国际都市。

他强调,打枪埔的独特性,是槟城其他地区难以取代的。这里不仅是美食聚集地,更完整保留了60至70年代的生活场景──邻里守望相助、家庭同心耕耘、朋友在咖啡店高谈阔论、母亲牵著孩子过马路等,这些熟悉画面,是打枪埔的“根”,也孕育出团结、多元、包容的社区文化。

张丽珠(中者)赠送纪念品给李文兴(左)。右为赵善达。
张丽珠(中者)赠送纪念品给李文兴(左)。右为赵善达。

他说,这次的特展,不只是让居民重温旧日时光,更重要的是提醒政府,不要遗忘这个见证城市变迁的老社区。

《家在打枪埔》特展由《城视报》策划,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7日。活动上,导览员赵善达也带领参与者深入了解打枪铺的故事。

《城视报》主编张丽珠分享到,团队在过去数个个月里,走访打枪埔每栋大楼,深入30多户居民家中,聆听他们的故事与回忆。

“从一开始的陌生,到逐渐被这个地方感动,我们体会到,这次展览不只是怀旧,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理解与致敬。”

张丽珠向李文兴介绍《家在打枪埔》特展亮点。
张丽珠向李文兴介绍《家在打枪埔》特展亮点。

自小在打枪铺长大的赵善达,虽然如今已搬离该处,但仍时常回到这片熟悉土地,不仅看望仍在原地经营咖啡档的父亲,也主动投身社区活动。

他分享到,疫情期间,某次他走在社区里时,被一名清洁女工提醒不要乱丢垃圾,他这才惊觉,曾被外界视为卫生环境差的打枪埔,早已在慈济志工与居民的努力下悄然改变,而也让他萌生推动社区导览的想法。

他认为,打枪埔不只是他成长的地方,更值得被重新认识和理解。

于是,他以自己熟悉的街区为起点,开展打枪埔社区导览,让更多人透过实地走访,重新感受这座老社区的温度与活力。

林秋莹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