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6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重要金主马斯克6月决裂后,马斯克当地时间周六宣布要成立新政党,并宣称将代表80%中间选民。不过,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他将面临6项重大挑战。
台湾中央社引述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美国总统大选实施“胜者全拿”制,对第三势力并不友善。
在乔治城大学教授政治史和政治学方法论的诺埃尔表示,美国缺乏可让多党制或第三势力成功运作的制度条件。
他说:“你必须彻底获胜才能有所斩获。所以不像其他民主国家,你可以从小党起步,先取得20%或30%选票,然后取得一些国会席次,并逐步扩大。”
此外,若马斯克希望在美国各州推出联邦职位候选人,甚至是第三势力总统候选人,他的新政党“美国党”(America Party)必须遵守各州不同的参选资格规范。
历史惯性阻碍第三势力
美国两党制之外的政党虽然存在已久,但这些政党在全国的吸引力相当有限。
不是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赢得选举人票,上一次可追溯到1968年,当时美国独立党(American Independent Party)候选人华莱士赢得南方5州的选举人票。
亿万富豪佩罗于1992年曾以独立参选人身分角逐总统,赢得近1/5普选票,但未拿下任何一州,没有赢得选举人票,导致最后由克林顿胜选。
绿党2000年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纳德获得2.7%普选票,其中在佛罗里达州有9万多票,让两大党候选人在佛州的票数相当接近,美国最高法院介入佛州计票争议后,共和党候选人布什才赢得大选。
竞选策略与目标席次
马斯克周六于社交媒体X发文称,他计划锁定2026年的期中选举。
英国《卫报》报导,马斯克在贴文中表示,执行目标的一个方法是集中力量于2到3个联邦参议院席次,以及8到10个联邦众议院选区。
贴文还称:“考量到(两大党)在国会的薄弱优势,这足以成为争议法案的决定性票数,并确保它们符合人民的真实意愿。”
马斯克并未明确说明,他可能锁定了哪些席次。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San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教授麦考克尔认为,“美国党”候选人不会在选举中胜出。
他指出,但他们可能扮演“搅局者”或“干扰者”,破坏共和党竞选布局,并在北卡罗来纳等摇摆州获得能改变局面的足够选票。
他还提到,马斯克的提名人可能影响期中选举结果,届时支持“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的选民可能减少。
潜在支持者内部分歧
马斯克周六似乎在社交媒体X对一名网民提出的党纲建议表示赞同,内容包括减少国债、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军队现代化、支持言论自由、支持科技发展及提高生育率,并于其他政策领域维持“中间派”立场。
诺埃尔则认为,马斯克所追求的“80%中间选民”未必具有可筹组政党的足够凝聚力。
他说:“民众对现有政党感到失望、不满,也对这些政党怀有感情……他究竟想要吸引哪些人?所谓的80%根本没有明确定义。”
争取政治盟友困难
马斯克退出联邦政府运作,并跟特朗普与共和党国会议员爆发冲突后,他于共和党内的影响力似乎正减弱。
诺埃尔指出,尽管马斯克财力雄厚,但新政党需要一批格外忠诚投入的支持者,就算创党初期选战失利,他们也要努力不懈继续奋战,“这可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马斯克性格或不适合从政
马斯克以打破常规、为团队设定崇高目标而广为人知。因此,诺埃尔和麦考克尔质疑,马斯克是否能接受候选人历经取得选举资格的繁琐程序,最终却落选的挫败。
麦考克尔说:“我不确定他有那样的耐心。”而且可能会有许多人毛遂自荐,希望获得马斯克的青睐与资助,目前也不确定他将如何筛出人选。
今年稍早,马斯克已亲眼见证金钱在政治领域并非万能。他的团队投入超过2000万美元(约8442万令吉),资助保守派候选人角逐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结果则是自由派法官胜选。
麦考克尔表示,他无法想像马斯克会“用馀生去尝试筹组一个新政党”。
麦考克尔还说:“我认为这一切就是源于他与特朗普的恩怨,以及他试图抹灭特朗普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