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马来西亚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任期即将届满,任内推行多项举措,包括推动区域一体化;加强与对话伙伴的合作,并巩固东盟的经济支柱。
其中,由大马主导的18项优先经济交付成果(PEDs)旨在深化一体化,促进贸易和投资,并加速数码化连接,从而将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掘近6亿8000万人口的商业潜力。
上述课题将成为下周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主持的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上的重点议题。
峰会期间还将与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纽西兰、澳洲、欧盟和俄罗斯举行会谈。
各国通常会要求在峰会上与其他国家举行双边会谈,领导人之间也会举行一对一的临时会谈,寻求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高级官员的筹备会议将于10月23日开始,随后是部长级会议,紧接下来于26至28日正式召开东盟峰会。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审视大马担任主席国,以及东盟迄今取得的进展时告诉马新社,通过推行18项PEDs,东盟在经济支柱下取得重大进展。
安华将东盟主席国重任交棒给菲律宾
这些倡议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因为在安华主持今年区域峰会及对话伙伴会议的最后一轮会议期间,区域和世界各国领导人将核准、同意或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区域和双边协议。
兼任财政部长的安华将于10月28日将主席国重任交棒给明年的东道主菲律宾,但他矢言大马将继续站在前线,为拥有58年历史的东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在交棒之前,安华将接纳东帝汶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
经济支柱是东盟取得最大进展的领域,尤其是在促进东盟内部,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贸易和投资,使东南亚成为具竞争力的关键投资目的地方面。
这些具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涵盖推动贸易、拓展新的经济合作领域、促进区域数码互联互通和减少非关税壁垒等多领域,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这符合大马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包容与永续”的主题。
任何区域倡议都务必考虑到本区域7000万家中小微型企业,它们在东盟成员国企业总数的占比介于97.2%至99.9%,否则仅仅关注大型企业意味著东盟贸易增长将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毫无疑问,随著美国于4月宣布加征关税,为应对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不利影响,这些涵盖范围广泛的PEDs也是及时的必要措施。
安华没有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采取报复行动,而是要向东南亚各国强调与华盛顿进行建设性对话,以解决关税问题的迫切性。
值得关注的是东盟-美国峰会的结果,以及区域领导人能否说服特朗普降低关税,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成本。
正是在这种充满挑战的情况下,东盟不仅认为有必要推动PEDs,而且还与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达成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并签署东盟数码经济框架协议(DEFA),将有助于促进交易。
东盟和他国是时候减少依赖美国
东盟经济体的讯息相对明确,即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而美国市场一直是东盟主要出口目的地,东盟应向其他地区和市场多元化发展。
为此,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峰会,对于亚洲经济体寻求扩大贸易以抵消美国关税冲击至关重要。
在即临峰会上,东盟与印度还将就建立更全面的经济伙伴关系达成贸易协议,并可能致力于与其他对话伙伴采取类似举措。
欧盟正与大马等东盟各国寻求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东姑扎夫鲁指出,在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秩序面临这些挑战之际,ATIGA的签署和DEFA的进展将成为下周峰会的亮点。
大马还准备在峰会期间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届时将惠及所有领域。
东盟-中国峰会对于东南亚经济体说服北京开放其庞大市场也至关重要,因为东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巨大,在2023年达到惊人的1900亿美元。
一些分析员认为,东盟必须要求中国和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给予互惠的市场准入。
玛拉工艺大学媒体与资讯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诺尼尔万迪博士曾于7月表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应该成为东盟的警钟,促使东盟团结一致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以获得更多利润丰厚的市场准入。
历史性的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
东姑扎夫鲁指出,届时大马将在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宣布已成功敲定18份PEDs中的多项协议,包括ATIGA和东盟-中国FTA,以及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国家签署协议,这将是第一个完成的PED。
值得一提的是,安华于5月主持历史性的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掀开战略合作的新篇章,并在多极化世界的现实中重塑各方联系。
东姑扎夫鲁说,东盟也正处于达成DEFA实质性元素的最后阶段,该协议将为构建更互联互通、更具包容性的区域数码经济奠定基础。
他还确认,大马和美国将于下周签署对等贸易协定。
根据安华与特朗普最近通电话达成的共识,美国谈判团队自上周起就已抵达大马,负责最终敲定协议。
此外,大马将于下周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部门产业关税(sectoral tariffs)问题进行讨论。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的成果对于确定区域经济体、对话伙伴、超级大国和主要国家实现增长最大化和共同繁荣的途径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