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讯) 大马医药协会(MMA)近日再次呼吁国会议员,在下议院正视医生待命津贴十年未调涨的问题,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认为,乍看之下,这似乎只是“公务津贴”的调整,但实际上,这是一面反思之镜,映照出国家医疗体系是否真正尊重前线医护人员,是关系全民健康安全的“大义”。

马汉顺强调,医生的“on-call”,并不是一个行政上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劳累。一次值班,可能就是24小时甚至更长。这样的待命,不只是牺牲休息,更是透支精神和健康。津贴停留在十年前的数字,形同否认这份付出。

他发文告说,现代医疗现场复杂度与风险日益增加,医生常常需要在极短时间内作出生死抉择。这种高压情境下的责任,社会不能用轻描淡写的态度来对待。津贴调整,正是对风险与责任的承认。

他表示, 过去十年,物价早已水涨船高,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但医生待命津贴原地踏步。这不仅造成实际购买力的流失,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医生待命津贴,绝非额外福利,而是补偿。他们牺牲的,是正常的睡眠,是陪伴家人的时间,是自己的健康与私人生活。

他指出,人才流失早已是马来西亚医疗体系的一大警讯。许多年轻医生选择离开,寻求待遇更合理的环境。若继续轻视,流失将愈演愈烈,最终受害的是全民。

“政府是否重视公共医疗,不是靠口号,而是看是否愿意投资在最前线的人。若连医生待命津贴都吝于承认,民众又如何对医疗体系抱有信心?”

有鉴于此,马汉顺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成立跨部门小组,全面检讨所有医护人员津贴,确保政策符合时代与需求。
2. 津贴调整幅度必须明确设定时间表,不能再“拖十年”。
3. 建立自动检讨机制,每五年检讨一次,避免再次出现漫长空白。
4. 在调整津贴的同时,同步改善工作环境,例如减少超时待命、增加人力配置。
5. 国会必须公开辩论此事,让数据与理据成为共识,而不是让问题继续被掩盖。

他说, 医生的待命,不只是个人的付出,而是全民的保障。医生在值班时守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若社会要真正做到尊医重道,就不能让他们的津贴停留在昨日的数字里,而要让制度随著时代一起前行,国家才能继续进步。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