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来,全球转向科技密集型发展成不可逆的趋向;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认为,迈向科技领航的未来,无论以农业或矿业为主的国家,都必须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
为此,马来西亚已开始加大科研建设投入,期望在未来10年,在部分关键高科技领域掌握策略性技术,从而确保科技自主权与国际话语权。

配合国庆日,郑立慷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称,在宇航、新能源及氢能科技经济领域,大马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领头羊,跻身亚洲区域的佼佼者之列。
他说,当今的科技发展迅速,一旦错过“窗口期”,国家很容易被他国迎头赶上,因此农业与矿业都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兼顾ESG永续与绿色能源应用。
郑立慷提到,科艺部关注的不只是科技领航,也强调自主性以带来更多话语权和保障,包括:粮食安全及疫苗自主性等,科艺部需关注多项战略项目,从大局规划国家科技发展。

谈到国家新能源战略时,郑立慷指出,大马在多个新能源发展皆具备优势,尤其是被视为最环保的氢能科技,同时提到砂拉越丰富的水力资源及充足土地适合发展氢技术,亦能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
他不讳言,新能源有环保优势,但当前核心挑战是如何降低成本;从太阳能发展史来看,足以证明只要大规模使用,最终将突破瓶颈。
他说,科艺部目前也关注其他新能源技术的科研,包括:海洋温差发电、藻类生质燃料及生物燃料(Biofuel)等新兴能源,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核能机构研发 水稻抗病耐旱
在科技助农的说法,郑立慷称,隶属科艺部的大马核能机构(Nuclear Malaysia)已展现出创新实力,该机构不仅研究核技术在工业与医药领域的应用,一早引入农业研发,早前研发的水稻品种NMR152就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成功案例。
他补充,水稻品种NMR152具有抗病能力、耐热及耐旱,在农民中获得良好反响,因可带来更高产量和更稳定的收益,此品种的水稻如今已在农业部完成注册。
他说,从早前爆发的新冠疫情,就可知疫苗自主权的重要性,若关键技术没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国家就会处于被动,亦可能在价格和分配上,受制于其他国家。
大马自主研发的人体疫苗,研发阶段由科艺部主导,应用阶段则由卫生部负责。

科研太“烧钱”?
在过去,科技或还没那么重要,但谈到未来趋势,可预见的是10个最有前途的行业,各个皆与科技有关;即便如此,科技从研究到有成果、再到它推出市场,有个较为漫长的时间,一般为5至10年,需要花费心血与投资,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烧钱”的领域。
郑立慷提到,在科技较为先进的国家如韩国,他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占4%以上,而马来西亚则只有1%;而韩国的研发不仅在大学校园,不少私人企业也有做研发,这使到韩国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因有许多私企属于中小型企业(SME),通常不太愿意投入研发,可能认为自身并没有这样的需求。

为此,郑立慷认为,我国有必要朝向增加研发投入的方向推进。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增加研发基金;另一方面,则希望私企能够加大研发活动的投入,因研发的成效与资金投入一般成正比,投入越多,收获也越大。
他也提到,科艺部通过资金、平台和政策多方助力,当中包括“本地研发产品与服务应用计划”(MySTI)认证、科技创新加速研发中心(MRANTI)等机构协助融资及技术支持本地初创公司。
他不讳言,科艺部给予人“存在感低”,这主要是科艺部向来都是需要跨领域合作,包括研发出人体疫苗后,接著是交由卫生部去推广;实际上,该部涉及的项目非常多,覆盖国际合作、农业科技、人工智能、本地初创公司及科技推广。
他说,科艺部的努力是为了让科学创新真正地服务社会,同时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部署及策划整个马来西亚的科技发展,从基础建设到关键技术,力图在未来10年内在区域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亦也希望现在所做的努力,能够为10年后的成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