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民主行动党策略主任刘镇东表示,团结政府拥有独特的历史机遇,可建立强大的中心力量和以马来西亚民族为基础的新政治秩序。
他说,人们必须维系并扩展这个中心力量,强化全民立场的核心地位,不能让种族边缘势力操控论述,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对公务员演讲时提醒人们必须认真建立公权力的威信,是令人鼓舞的。
“这20年来,马来西亚缺乏一个可信的中间力量。文化战争的火焰蔓延之际,没有人愿意为中庸立场或‘马来西亚民族’发声。如果政治中心力量无以维系,中间立场就会被严重挤压。”
他今日在面子书发帖指出:“强大的中心力量应当具备威信,但不能走向威权。马来西亚民族可以与强大的民主精神和制度并行,民主有公认且被公民接受的规则和规范,从而边缘化文化战争及文化‘战士’。”
“马来西亚的现象并不独特。我们正生活在由特朗普总统担任‘首席文化战士’的时代,右翼民粹主义者法拉奇甚至有机会成为英国首相。许多原本同质化的社会如今变得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也都面对政治协商的挑战。”
他直言,对马来西亚而言,在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之下,我国有机会向世界展示既是民主国家又是多元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并且维护并拓展中间立场和力量,是人们共同的责任。
文化战争
同时,刘镇东表示,有公务员朋友向他透露,2000年代甚至2010年代,旨在促进爱国精神和国家团结的国家干训局强制公务员参加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为何安华不适合任相,甚至标签行动党和非马来人为国家的叛徒、共产党。
他说,课程中常将1511年马六甲沦陷于葡萄牙,归咎于非马来商人的背叛。
“过去十馀年有好些事件引发族群争执,包括:2015年刘蝶广场的手机盗窃事件、2017年猪鬃刷、2019年爪夷书法、2019年印度穆斯林传教士扎基尔针对非马来人的争议性言论、2024年的清真认证风波及KK便利店袜子事件这些争执中总有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两方,而双方最极端的份子往往声量最大。”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习惯以族群视角解读各种问题,这也必然会出现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对立的反应。冲突很多时候源于刻板印象、偏见,甚至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这样的文化战中几乎没有中间立场,任何倡导中庸的人都会被双方的极端分子攻击,甚至被骂出卖族群。”
“族群身份在文化战中凌驾于个人之上,形成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仿佛必须分出胜负,没有妥协的空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人就是‘他者’,在极端情况下,‘他者’甚至被去人性化。在许多国家,文化战争与暴力冲突只是一线之差。”
他还提到,在最近的国旗争议中,巫青团长拿督阿克玛试图扮演“英雄”,炫耀他对所谓不忠于国旗者的“勇敢”行动,然而,阿克玛的行动却在非马来人当中引发愤怒、恐惧和屈辱。
他说,在这种盲目争吵的局面下,各方都必须“捍卫”自己的一方。马来人认为他们是为了捍卫种族尊严,非马来人则认为他们在抵抗霸凌和种族霸权。
“马来人一方呼吁巫统不要继续和行动党合作,非马来人一方则呼吁行动党不要和巫统合作,甚至出现一些不理智的声音,呼吁民众不要悬挂国旗。”
“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提出在阿克马等人抗议的五金店挂上更大的‘辉煌条纹’的做法是恰当的。我们要团结各族人民,而不是让事件发酵成为马来人与非马来人的零和文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