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政府将检讨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本地化要求,以在我国建立一个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从而造福本地企业,尤其是外资带来的外溢效应。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说,此举旨在确保我国的微型、小型及中型企业,不仅能从国内外的新投资中受益,也能从政府扶助的本地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努力中受惠。
“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因为微型及中小企传统上被视为纯粹是大型外企的辅助角色。”
“新的方针强调大马企业本身的能力与潜力,推动他们成为以技术为基础的跨国公司,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今日在国会下议院的问答环节,针对马华丹绒比艾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黄日昇的提问作答,后者关心大马与美国在落实对等关税措施方面的谈判进展和成效。
黄日昇也要求政府保证,当前的不确定局势不会对我国的贸易、供应链及中小企造成负面影响。
刘镇东则表示政府极具信心,且已实施初步措施,并透过审慎规划的缓解策略,有望将美国可能对大马实施的对等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他说,投贸部也通过属下机构大马对外贸易发展局(MATRADE)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多元化我国出口市场。
“这包括开拓非传统市场中的新出口目的地,并加强大马产品的出口网络,尤其是面向中亚、南亚、中东、非洲及东盟等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
为了将大马定位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枢纽,他说,政府也致力于通过培育本地科技企业,提升国家在半导体等战略领域的韧性。
他指出,政府也将推动本地企业转型,从“大马制造”标签下的外包制造商,转变为“大马制造”的产品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