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电商平台Shopee自本月16日正式实施“平台支持费”并调高佣金后,引发广大中小卖家强烈反弹,短短3天内,几乎所有低价商品售价纷纷上涨10%至50%,不少卖家为避免亏损,被迫设下最低订购数量(MPQ),导致订单骤减、利润受挫。
马来西亚电商卖家联盟发起人陈健坤今日在文告中指出,他于昨日下午5时在卖家社群中发起一项快速调查问卷,短时间内即获得140位卖家回应,问卷结果显示,高达56.4%买家反映利润下跌逾15%,另有38.6%称跌幅介于6%至15%,显示新政已对卖家营运造成沉重打击。
他说,尽管Shopee声称,所有符合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KPDN)定义的基本民生用品将豁免平台支持费与佣金,但实际仅限于“Shopee代为出货”(Fulfilled By Shopee,简称FBS)商品,该豁免措施也仅暂定至今年12月31日;同时FBS本身需符合特定条件,且服务本身也附加额外费用,导致实际受惠者极为有限。
陈健坤表示,雪州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早在本月8日已致函Shopee,建议设立沟通平台,惟平台仅回信表示“会安排会议”,之后便无下文。
“期间Shopee亦在16日至18日间低调召集少数卖家进行闭门小组讨论,但据出席者透露,会议未达成实质成果,平台未就费用政策提出任何修正方向或承诺。”
他指出,更令卖家感到失望的是,当追问平台支持费的实际用途时,Shopee竟回应称“此举是为鼓励买家一次购买更多商品”,此番说法令卖家不解,质疑若目的是鼓励消费,为何不是向买家收费,却转嫁成本至商家。
“部分售价低于 5 令吉的商品,如验孕棒、文具等,因难以再承担平台费用,纷纷调价,并设下‘最低订购 10 件’的门槛。”
卖家不满指出:“谁会一次买10支验孕棒?平台根本不了解实际市场需求。”
据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6.4%的卖家对继续在Shopee营运失去信心,其中11.4%已决定退出,另有55%已转移或扩展至其他电商平台,还有40.7%表示正在考虑迁移,显示平台正面临卖家大量流失的危机。
卖家面临的十一大核心挑战
电商卖家联盟归纳,目前Shopee卖家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
1. 新增平台处理费用可能形成重复性收费
2. 佣金多次调整,建议加强事前沟通机制
3. SPayLater(先买后付服务)手续费结构引发卖家成本上升
4. 发货时限设定对小型商家不够弹性
5. 部分服务预设启用,建议提供选择权
6. 物流安排偏向特定服务商,建议保障选择自由
7. “相似商品评价”机制可能影响消费者认知
8. 无法屏蔽恶意买家 削弱商家保护能力
9. 包裹遗失与索赔流程复杂
10. 买家退货机制缺乏对卖家合理保护
11. 运费超收争议处理需提升证据标准与透明度
联盟呼吁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设立电商平台监管机制,确保电商平台政策公平透明,防止滥收费用与制度性压迫,并制定电商领域卖家权益保障法规,明确平台责任。
“建立平台与卖家对话制度,杜绝单方面政策修改以及强化跨国电商平台在本地的合规要求,确保其营运行为符合国家法律与商业道德。”
该联盟也指出,据《星报》于7月17日报导,国内贸消部已关注此议题,并考虑设立更公平的收费标准;卖家联盟敦促当局尽快行动,协助中小商家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大马竞争委员会(MyCC)已于本月2日召开闭门听证会,听取受影响卖家意见,并著手调查Shopee政策是否涉及限制竞争或滥用市场地位,确保电商市场公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