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4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强调,民主的成熟,不在于多少胜选,而在于能否在权力中依然保持谦卑。
他说,马华的批评未必全对,但行动党拒绝对话、拒绝反思,只会让人民在沉默中离去。
马汉顺发文告说,不论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是否能收回“我不在乎”之语,用“我愿聆听”之心,回应人民的期待;他轻蔑马华言论,有十点值得商榷:
第一、他轻视政治监督的责任。陆兆福声称“马华无需评估我们”,此言似乎遗忘了民主政治中“监督权力”的基本精神。一个成熟的民主政体,执政者应欢迎批评、接受监督,而非将批评者一概视为无关痛痒,甚至鄙视。
第二、他轻蔑政党之间的良性辩论。民主政治不仅是政党竞选,更是思想与政策的较量。陆氏拒绝回应马华批评,不但回避了具体指控,也削弱了公共辩论应有的深度与价值。
第三、他轻蔑选民的评估。马华的质疑是许多基层选民的声音之反映。陆部长轻描淡写地以“我们做事,人民自有公断”敷衍,实则对民间声音采取了高姿态的傲慢回应。
第四、他轻蔑信任危机的根本问题。2022年大选,华裔选民大力支持希盟与行动党。选后却出现“背离承诺”的观感,正是信任危机的根源。陆氏选择回避而非正面回应,错失了重建民意基础的机会。
第五、他轻蔑民主制度的文化。当领袖公开表示“我不在乎他党如何看我”,无异于将政治竞争简化为权力之争,而非理念与政绩之争。这种表态有损民主制度下政党互动的文化建设。
第六、他轻蔑包容,煽动对立。一个执政党的秘书长,理应展现包容与担当。陆氏“我不理马华”之言,虽显强硬,实则容易激化政党之间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国家多元社会的政治稳定。
第七、他轻蔑政治诚信。若行动党真如陆部长所说“光明磊落,人民自有公断”,又何惧马华一问?一味推搪反而引人遐想,是否无言以对、理屈词穷?
第八、他轻蔑历史经验教训。行动党曾长年身处在野,对监督执政者经验丰富。当年曾对马华穷追猛打,今天却转身拒绝监督与批评,这种“角色互换下的双标”令人遗憾。
第九、他轻蔑华社议题的严肃。马华提出的批评,多涉及华社对教育、经济、语言权利等议题的关切。陆部长却以一句“我们做事,人民评断”搪塞,等同轻视族群利益的严肃表达。
第十、他轻蔑政治教育的价值。政党领袖言行不止影响舆论,更具教育意义。若公众见惯了“权大则无须回应”的做派,最终损害的是年轻一代对民主精神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