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救命的地方,然而在资本主义之下,私人医院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吸血鬼”(只顾赚钱的意思),甚至有人会把在私人医院执业的医生形容成披著白袍的商人,网上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私人医院会救一个坏人,但绝不会救一个穷人。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针对这一点,肿瘤专科医生张引强解释,这取决于医院本身的核心价值,但在他看来,私人医院原本存在目的不是为了牟利,而是“赋能”(empower),以加快我国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
作为一位专科肿瘤医生,张引强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政府医院因资源紧张,患者可能需要等待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检查或开始治疗,但在肿瘤学领域,时间往往决定生与死。
为此,他点出,私人医院透过更快速的流程和设备,能够让患者尽早获得诊断和治疗,这点对癌症患者尤其关键。
他说道,马来西亚没有征收医疗税,卫生部的预算是从各项资金中挤出分配的。医疗开支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财政负担之一,而马来西亚却以最低的经济影响,为更多人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医院和诊所的挂号费仅为1至5令吉,为大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基础医疗服务。然而,政府医院因成本限制和资源分配,难以覆盖所有人口的需求。而私人医院的存在,让一些经济能力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分流到这里,间接减轻公立医院的负担,从而让更多资源分配给经济较弱的患者。”
他补充,然而,患者若希望获得更适合个人需求的治疗,也可以选择私人医院,并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体现了“服务品质与所支付费用成正比”的原则。
不过,他也说道,医疗经常被大众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更把医生当作“圣人”看待,所以当其与“盈利”挂钩时,就容易被贴上冷血无情的标签。
“难道医生不用吃饭养家?难道医生不用供车、供房吗?”
只是,他也无奈表示,还真的曾遇过有病人来看诊不要付钱。
“他(病人)一进来第一句话就跟我说:‘你不可以收我钱!’”
当记者进一步问,那最后真的是免费?
个性直率的张引强说:“他既然敢开门说要求免费,我就真的一分钱也不收。”
对于普罗大众常会下意识觉得医生是一份很赚钱的行业,他说:“我只能说两个政府医生的薪水,如果不靠政府大学/奖学金,是供不出一个医生的。”
当大家都觉得医生很赚钱的同时,事实是,他们背后也投放了不少成本。
“如果真的在生意角度出发来看,医生绝非用来牟利的行业。”
他直言,医生不赚钱,但不代表医院不赚钱。
“医院的高层、股东都是生意人,他们最终的目标当然是为了赚钱。”
他认为,各大医院应该建立更透明的收费机制,让病人明白每一分钱的去向,以打破“逐利”标签,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他更建议私人医院可以设立中低收入患者的补助项目,或每年提供一定比例的免费医疗服务,以回馈社会、平衡医疗公平。
私人医院 vs 政府医院
张引强曾在政府医院服务一段很长的时间,目前则是在私人医院执业。
对于两者之间最大的分别,他分享说道,私人医院和政府医院的治疗理念是不一样的;政府医院的理念是在有限的资源里面,他们可以救到多少人。
“因为是平均分配,所以不是每个人(病人)都可以获得100分的照顾和资源。政府医院主要注重的是救人,而非治疗过程的舒适度和整体体验。”
至于私人医院,因为医院用的是人民(病人)本身的资源,所以病人可以以自己的资源去提升自己的治疗效果和体验。
“也就是说,今天我有钱,我当然可以要求得到更好的技术、药物和疗法。”
私人医院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让患者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整体治疗,还能感受到更高水准的尊重与关怀。
何为医德?
面对记者询问“何为医德”时,张引强直言,不懂该如何回答这道问题。
“我还没到那种德高望重的辈份,所以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谈这道问题。”
但身为医生,医德对他而言是一种对病人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医德,是用专业的力量和无私的关怀,为病人守护最后的尊严,甚至创造生命的奇迹。
“医德,是一位医生如何用专业、关怀和责任感去陪伴病人,走好每一步。”
他一直以来都抱著:真诚面对真相,不回避、不敷衍,绝不夸大或隐瞒事实的态度来面对病人。
“我的职责是用最真实的语言告知患者病情,同时用专业的知识为他们指出可能的希望之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必须坦诚,而不是用虚假的安慰或夸大的“画大饼”掩盖现实。”
他认为,癌症是残酷的,但谎言和假希望更残忍。
“医德是那道警钟,提醒我们所有决策必须以病人为核心,而非让病人成为医疗体制的牺牲品。医疗不应该成为一种交易,而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身为医生,我既是医学的守护者,也是病人的战友,必须与他们共同面对每一次风暴。 ”
他认为,所谓的好医生不只是救活病人那么简单。
“不是让每个病人继续活著就是好的,如果他(病人)活著是受折磨或活得没尊严,那对病人有意义吗?”
他直言,确实有些医生或医院为了赚钱,明知道病人胜算不大,但还是会不断以“没有试过哪里知道?可能有奇迹呢?”作为借口,让病人可以继续不断地花钱接受治疗,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为止。而过程中,病人的身心却受到巨大的折磨与痛苦。
身为肿瘤科医师,他经历过无数次面对病人家属时的哽咽,也亲手送走过许多生命已走到尽头的病人。
“即便如此,医德从未在我心中动摇分毫。它是一种信念:即使医学的尽头无法战胜死亡,医者的关怀也可以超越死亡。”
他分享,曾经有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在临终前和自己说过:“我知道癌症夺走了我的很多东西,但我的医生却让我重新找到尊严。”
这句话直到现在仍深深在张引强的心里,“他让我明白医德并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无数平凡的选择与行动构成的丰碑。”
延伸阅读:
【白衣商人系列1】政府医院被指效率差 病人家属质疑医生医疗疏忽?
【白衣商人系列2】分享父亲在某私人医院就医经历 家属申诉:该做的没做,不该做却做一堆
【白衣商人系列3】病医皆需自保 律师预测越来越多医疗诉讼案件
【白衣商人系列4】医药卡涨价 谁的责任?
【白衣商人系列5】私立医院不应是“吸血鬼” 助力提升我国医疗体系效率
【白衣商人系列6】李文材建议政府 “参考新加坡全民健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