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燃油补贴长期以来既是民生支柱,也是财政负担。过去十多年,“全民补贴”虽稳定了油价和消费力,却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随著国际油价波动与财政压力加剧,补贴制度迎来结构性转型。
自2025年9月30日起实施的BUDI 95汽油补贴机制,标志著马来西亚正式进入“精准补贴”时代。新政策规定,持有马来西亚驾照的公民可享受每公升1.99令吉的固定价格,每月限购300公升RON95汽油。企业及外籍人士将不再享受补贴,需按市价购买。
与此同时,柴油补贴也在逐步退出。自2024年6月10日起,政府取消原有的全民柴油补贴,改为针对性支援机制。目前,半岛地区的柴油价格为3.35令吉/公升,仅特定行业仍享有补贴价2.15令吉/公升。截至2025年11月,全国已有逾13万家货运公司、近37万台车辆获准使用柴油补贴车队卡。
BUDI 95补贴调整直接重塑企业成本结构,高用油行业首当其冲。物流与运输业成本显著上升。据行业观察者指出,像大马邮政公司旗下的快邮公司(Pos Laju)等公司的运输成本同比显著增加,增幅接近两成,导致其不得不调整快递首重价格。尽管订单量略降,但经成本优化后利润率反而有所提升。
持股过半宝腾(Proton)股权的多元重工业(DRB-HICOM)集团过去因电网不稳,长期依赖柴油发电机,柴油费用上涨超过六成。随著今年中完成电网改造及储能设备安装,发电机使用时间大幅减少,预计每月节省数十万令吉的油费。
相较之下,餐饮与零售业受影响较小。旧街场白咖啡(OldTown)报告显示,运输成本虽略升,但客流量稳定。消费者因个人仍享补贴,整体消费信心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便利店在这波调整中意外受惠。因竞争环境公平化,分析显示,本地品牌市占率有所上升,主要城市门店营收平均录得中高个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哪吒汽车(Neta Malaysia)在2025年3月获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巨额注资,扩大电动货车生产。对物流企业而言,电动车的充电成本仅为柴油车的约40%,节能优势显著。
政府更通过GreenTech Malaysia设立5000万基金,专注投资节油与能效技术。更有一家可降低柴油机油耗20%的本地企业,已获大型公司采用。
这一举措,也在无形中加速了企业间的并购。有报道指,艾芬黄氏牵头合并两家货运公司Klang Valley Logistics与Penang Freight Services后,统一调度使空驶率显著下降,每月节省可观油费。物流公司吉运速递(GDEX)收购City-Link同城业务后,优化路线降低了油费成本,配送速度显著提升。
面对成本上升,企业纷纷寻求“抱团省钱”,更有“新能源转型”。
资本市场布局
马来西亚中小物流企业协会联合公司与国油谈判,成功争取6.5%柴油折扣,每家公司每月节省数万令吉。另外,也有一家物流公司Skynet计划在2026年前实现同城配送全面电动化。
资本市场布局更具前瞻性。国民投资机构(PNB)继投资哪吒汽车后,再收购电动车充电服务商ChargEV部分股份,推动西马增设120个充电桩,让物流企业充电成本再降约10%。
根据财政部数据,柴油补贴改革每月为政府节省超过4亿令吉,年节省额有望突破50亿令吉。这些资金将用于公共安全网、基础设施及低收入群体援助计划,形成更健康的财政循环。
总的来说,在精准补贴的时代,省下的不只是油费,更是一个国家迈向高效、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